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濡洩的意思、濡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濡洩的解釋

濡瀉。《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寒勝則浮,濕勝則濡洩。” 王冰 注:“濡洩,水利也。”參見“ 濡寫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濡洩”是中醫學中的病症術語,指因濕邪過盛或脾虛不運導緻的水樣洩瀉。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濡洩”又稱“濕瀉”,源自《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中的“濕勝則濡洩”。其核心病機為濕邪困脾,導緻脾失健運,水濕下注腸道,引發腹瀉。

二、臨床表現

  1. 典型症狀:大便稀溏或呈水樣,排便次數增多,腹不痛或微痛,腸鳴明顯。
  2. 伴隨症狀:身體困重、四肢乏力、舌苔白膩、脈沉緩等濕邪内阻的表現。

三、病因與治療

四、相關概念辨析

需與“痛瀉”(肝脾不調)、“傷食瀉”(飲食積滞)等洩瀉類型區分。濡洩以濕盛為核心,腹瀉物多呈清水樣,與濕熱下注的“熱瀉”不同。

如需了解更多中醫洩瀉分類及診療細節,可查閱《素問》原文或《中醫内科學》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濡洩的意思

濡洩(rú xiè)是一個漢語詞語,形容潤濕、沾濕或浸濕。

拆分部首和筆畫

濡(⺡+㐄):部首是水,總筆畫9畫。

洩(氵+世):部首是水,總筆畫8畫。

來源

《莊子·秋水》:"秋水浸濡而洩雲天。” 由此引出了“濡洩”一詞,表示水潤濕或濕度逐漸擴散。

繁體

濡洩(如潀):繁體字為如潀。

古時候漢字寫法

濡:古時書寫中,橫平豎起的“三”字,在上邊加“氵”表示潤濕的水波狀。

洩:在古代字形中,上面是“二”,下面是“台”,表示水流動的樣子,象征河水。

例句

1. 雨過天晴,溫暖的陽光濡洩大地。

2. 她的淚水濡濕了臉頰。

組詞

濡濕、濕濡、潤濡

近義詞

浸潤、浸濕、沁濕

反義詞

幹燥、枯竭、乾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