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字的意思、同源字的詳細解釋
同源字的解釋
音、義相同或相近,屬同一語源的字,如“古”和“故”,“志”和“識”等。 王力 《同源字論》一:“凡音義皆近,音近義同,或義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字。這些字都有同一來源。” 王力 《同源字論》二:“但是同源字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讀音相同或相近,而且必須以先 秦 古音為依據,因為同源字的形成,絕大多數是上古時代的事了。”
詞語分解
- 同的解釋 同 ó 一樣,沒有差異;相同。同一(a.一緻,統一;b.共同的一個或一種)。同侪(同輩)。同庚(同歲)。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單位工作的人;b.同行業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敵忾。同工異曲。同
專業解析
同源字,又稱“同源詞”,在漢語詞彙學和文字學中,指在語言發展過程中,由同一語源派生出來、在讀音和意義上都存在關聯的一組漢字。它們記錄了漢語詞彙系統中具有共同來源的詞語,反映了漢語詞彙的孳乳分化現象。以下從權威角度詳細解釋其核心内涵:
一、核心定義與特征
-
語源相同
同源字所記錄的詞語具有共同的原始形式(根詞),通過音義分化或字形分化産生新詞新字。例如:
- “背”(bēi) 與“負”(fù):均表“背負”義,上古音聲母相近(幫/並母),韻部同類(之/職部對轉)。
- “取”(qǔ) 與“娶”(qǔ):後者為前者在“婚姻”義項上的分化字,讀音相同,意義關聯。
-
音近義通
同源字的核心判定标準是讀音相近(聲紐相同或同類,韻部對轉或旁轉)且意義相關(如引申、分化、對立等)。例如:
- “柔”(róu) 與“弱”(ruò):均含“柔軟”義,上古音同屬日母,韻部幽宵旁轉。
- “豎”(shù) 與“樹”(shù):前者表直立,後者為樹木,同源分化(《說文》:“樹,立也”)。
-
字形分化
部分同源字因意義分化而另造新字形,形成古今字或分化字關系:
- “益”(yì)(本義水滿溢出)→“溢”(yì)(專表溢出);
- “解”(jiě)(分解)→“懈”(xiè)(精神松弛)。
二、與相關概念的區分
概念 |
同源字 |
通假字 |
異體字 |
核心關系 |
音義同源,分化孳乳 |
音同/近借字,無意義關聯 |
音義全同,字形不同 |
例證 |
“反”與“返”(返回義同源) |
“蚤”假借為“早” |
“峰”與“峯” |
判定依據 |
音韻規律 + 語義演變邏輯 |
臨時借用,無詞源聯繫 |
僅字形差異 |
三、學術權威觀點與例證
-
王力《同源字典》
系統歸納同源字需滿足:
- 聲紐相同或喉牙舌齒唇五音同類;
- 韻部對轉(如之職對轉)、旁轉(如幽宵旁轉)或旁對轉;
- 語義相通(如“小”與“少”均有“微少”義)。
例:
- “枯”(kū)(幹涸)與“涸”(hé)(水幹),溪匣旁紐,魚铎對轉。
- “黑”(hēi) 與“墨”(mò)(黑色顔料),曉明鄰紐,職部疊韻。
-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
強調同源分化是漢字增殖的重要途徑,如:
- “支”(zhī)(枝條)→“枝”(zhī)(專指樹枝);
- “張”(zhāng)(開弓)→“脹”(zhàng)(體積擴大)。
四、研究意義
- 詞彙史價值:揭示漢語單音詞孳乳規律,如“句”(彎曲)派生出“鈎”“笱”“痀”等同源字;
- 文字演變佐證:印證形聲字聲符示源功能(如“戋”表小義:“淺”“錢”“殘”);
- 古籍解讀工具:辨析通假時需區分同源借用(如“歸”通“饋”)與非同源借用。
權威參考文獻
- 王力. 《同源字典》. 商務印書館, 1982.
- 裘錫圭. 《文字學概要》. 商務印書館, 2013.
- 何九盈. 《上古音》. 商務印書館, 2001.
- 王甯. 《漢字構形學導論》. 商務印書館, 2015.
(注:因無直接檢索來源,以上内容依據權威工具書及學界共識撰寫,未添加虛構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同源字的詳細解釋
定義與核心特征
同源字是指漢字中音、義相同或相近,且具有同一語源關系的字群。這類字在字形、字音、字義上存在密切聯繫,通常由共同的語源分化演變而來。例如“古”與“故”、“志”與“識”等,它們的古音相近且語義相通,體現了同源性。
形成與分類
- 完全性系源:可追溯分化軌迹的同源字,如“氂”(牦牛)與“旄”(牦牛尾裝飾的旗子),後者由前者衍生而來。
- 不完全系源:僅知音義相通但無明确分化路徑,如“廣”與“曠”、“堅”與“緊”。
判斷标準
- 音近:需以上古音為依據,讀音相同或相近(如“空”與“孔”)。
- 義通:語義相關或相近(如“背”指人體背部,“負”表示背負動作)。
- 文獻佐證:需有古籍或互訓用例支持,如《同源字論》中提到的例證。
作用與意義
- 輔助漢字學習:通過字根或衍生關系幫助理解記憶,如通過“古”學習“故”。
- 訓诂學價值:在古籍解讀中,同源字可解釋異文或互訓現象,如古醫籍中的互訓用例。
注意:同源字與通假字不同,前者強調音義同源,後者僅為借音表意(如“蚤”通“早”)。
如需更多實例或具體文獻分析,可參考《同源字論》或漢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表報丙字庫才明産科杵頭刺閨從食大天白日雕瑑頂冠束帶風末負固不賓附骥攀鴻感逝山陽感噎櫜弓卧鼓隔室公認廣謀從衆觀政鬼打钹寒庶翰音寒碪葷菜撿閱減字假士桀出襟韻計窮途拙酒花絶雅寬泰來觐老官兒冷噤例題鸾閨邁逸沒空兒釀郁牛彘胞暖忽忽盤匜掊取妾人曲曲彎彎曲台乳缽時苗留犢死勁隨着所欽矘眄踏雨退官文學作品小兇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