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發硎的意思、發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發硎的解釋

[sharp] 指刀新從磨刀石上磨出來,十分鋒利

幹将發硎,有作其芒。——清·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而刀刃若新發于硎。——《莊子·養生主》

詳細解釋

(1).亦作“ 發鉶 ”。謂刀新從磨刀石上磨出來。《莊子·養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成玄英 疏:“硎,砥礪石也……其刀鋭利,猶若新磨者也。” 宋 洪邁 《容齋續筆·銅雀灌硯》:“予向來守郡日所得者,刓缺兩角,猶重十斤,瀋墨如發硎,其光沛然,色正黃。”

(2).借指鋒利。 唐 白居易 《哀二良文序》:“其歷要官,參劇務,如刀劍發鉶,割而無滞。” 梁啟超 《少年中國說》:“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幹将發硎,有作其芒。”

(3).比喻初展抱負或剛顯露出才幹。 唐 杜甫 《秦州見敕目薛三璩畢四曜遷官兼述索居》詩:“掘劍知埋獄,提刀見發硎。” 楊倫 箋注:“二句方及除官,言刀劍之光氣,至今始發。” 仇兆鳌 注:“發硎,幸見用方新。” 金 元好問 《王黃華墨竹》詩:“深衣幅巾老明經,老死不敢言縱橫。豈知 遼江 一派最後出,運斤成風刃發硎。” 明 李東陽 《哭舍弟東山》詩之七:“孝義聞遺軌,文章見發硎。” 清 錢謙益 《兵部職方清吏司主事王弘祖授承德郎制》:“初以發硎之刃,試理 開封 ,平亭閲實,案無遺牘,賢聲籍甚。”

(4).猶言發掘整理。 清 魏源 《<定盦文錄>序》:“雖錮之深淵,緘以鐵石,土花鏽蝕,千百載後,發硎出之,相對猶如坐 三代 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發硎(fā xíng)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刀劍等利器剛從磨刀石上磨好,引申為嶄新鋒利、初露鋒芒的狀态。以下從詞典釋義、語源、用法及文化内涵詳細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本義

    “發”指“離開、脫離”,“硎”指磨刀石。“發硎”字面意為刀具脫離磨刀石,即剛磨砺完畢。

    :《莊子·養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于硎。”此處以刀喻人,強調曆經磨砺仍保持鋒芒。

  2. 引申義

    • 鋒利初現:形容器物嶄新銳利。
    • 才能初展:比喻人的才幹初次顯露,如“發硎新試”。
    • 事物新生:指新興事物初顯活力,如“科技發硎之芒”。

二、語源與典籍依據


三、現代用法與語境

  1. 書面語色彩

    多用于文學、評論等正式文本,如“青年才俊如發硎之刃,銳不可當”。

  2. 比喻範疇
    • 人才領域:形容新人初顯才能(例:科研新星發硎而出)。
    • 技術領域:指新技術突破(例:人工智能發硎之銳)。
  3. 搭配擴展

    常見組合:“新發于硎”“發硎之始”“發硎試手”,均強調初始的銳氣與潛力。


四、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謂刀新從磨刀石上磨出來。比喻鋒利或初展抱負。”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标注為書面語,釋義:“剛磨好(刀劍),比喻鋒利或初顯才能。”

  3. 《辭源》

    引《莊子》例證,強調其“初磨而利”的本義及哲學隱喻。


五、文化内涵

“發硎”承載中國傳統文化中磨砺成才的價值觀,如《荀子·勸學》“金就砺則利”的延續。其意象兼具物理的鋒利與精神的進取,成為象征潛能迸發的經典表達。

參考資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發硎"(fā xíng)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義解析 指刀劍剛從磨刀石上磨制完成的狀态,形容極其鋒利。例如《莊子·養生主》中"新發于硎"即用此意。

二、引申含義

  1. 比喻初展才能
    用于描述人初次施展抱負或顯露才華,如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中"幹将發硎,有作其芒"即用此比喻。

  2. 代指鋒利器物
    通過轉喻手法,直接用"發硎"指代鋒利的刀劍,如《南史·文學傳》中"利器發硎"即強調武器之利。

三、特殊用法 在古籍中偶見"發硎"引申為"發掘整理",用于描述對文獻或事物的系統性梳理,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詞源提示
"硎"指磨刀石,"發"意為顯現,組合後突出器物經打磨後的嶄新狀态。該詞多用于文學修辭,現代口語已較少使用,但在描述人才初露鋒芒時仍有較強表現力。

别人正在浏覽...

白黑衆百千鈔引法沖飇抽回辭謝詞掖村信鵰弧法施發音方法菲什鈎元摘秘骨捱捱故縱紅花環扣緩脈徽政虎穽徦爾艱服簡格疆理劫曆鲸濤鼍浪積欠紀統利金貍鼬露氣麼麼目不别視炮膛平翅披揚遣歸青籬清明上河圖清睡青水皂白青腰求谒岐陽之蒐如湯灌雪三申三挺三弋申辦時議受聽壽衣送饋淘析填撫通驗土膏尪瘠汪漾宛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