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凜凜的意思、凜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凜凜的解釋

(1) [cold]∶寒冷

水氣凜凜

(2) [stern;awe-inspiring; severe; strict; be forbidding in appearance]∶嚴整而令人敬重、害怕的樣子

凜凜如生

詳細解釋

(1).寒冷。《古詩十九首·凜凜歲雲暮》:“凜凜歲雲暮,螻蛄夕鳴悲。”《文選·潘嶽<******賦>》:“夜漫漫以悠悠兮,寒凄凄以凜凜。” 李善 注引《說文》曰:“凜凜,寒也。” 唐 岑參 《與獨孤漸道别長句》:“冰片高堆金錯盤,滿堂凜凜五月寒。” 元 武漢臣 《生金閣》第一折:“疏剌剌風亂鼓,寒凜凜望長天一色粉粧鋪。”《西遊記》第四八回:“彤雲密布,朔風凜凜號空;慘霧重浸,大雪紛紛蓋地。”

(2).借指年老。 宋 蘇轼 《李杞寺丞見和複用元韻答之》:“吾年凜凜今幾餘,知非不去慚 衛 蘧 。”按,此用前引“歲雲暮”之意。

(3).威嚴而使人敬畏的樣子。 唐 王勃 《慈竹賦》:“氣凜凜而猶在,色蒼蒼而未離。”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九:“予觀 顔平原 書,凜凜正色,如在廊廟,直言鯁論,天威不能屈。” 元 無名氏 《争報恩》第三折:“燈火直下,見了你兄弟身材凜凜,相貌堂堂,教那姐姐可是怕也不怕。”《明史·齊泰黃子澄等傳贊》:“然其忠憤激發,視刀鋸鼎鑊甘之若飴,百世而下,凜凜猶有生氣。”《再生緣》第二二回:“皇都掛榜納英才, 熊浩 、 芝田 上馬來。壯志堂堂行色遠,英風凜凜戰謀偕。” 茅盾 《右第二章》:“站在這兩個威風凜凜的人面前, 李先生 自己也好象變做另一個人了。”

(4).驚恐畏懼貌。《三國志·蜀志·法正傳》:“初, 孫權 以妹妻 先主 ,妹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侍婢百餘人,皆親執刀侍立, 先主 每入,衷心常凜凜。” 宋 蘇轼 《陳公弼傳》:“州素無兵備,民凜凜欲亡去。” 元 無名氏 《連環記》第一折:“方今 漢朝 獻帝 在位,被那 董卓 專權,擅作威福,生殺由己。文武百官,皆凜凜不敢正目而視。” 明 張居正 《<張太嶽集>序》:“嚴大辟之刑,俾九圍之人,兢兢輯志,慢肆之吏,凜凜奉法。” 清 戴名世 《左忠毅公傳》:“二臺省者即 光鬥 、 漣 也,兩人公忠一體,有所舉劾,必諮而後行,權貴人皆凜凜畏之。”

(5).猶犀利。 宋 羅烨 《醉翁談錄·吳氏寄夫歌》:“昔君初奏三千牘,凜凜文鋒誰敢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凜凜”的漢語詞典釋義

“凜凜”是一個形容詞,在現代漢語中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均帶有強烈的形象感和情感色彩:

一、形容寒冷刺骨的樣子

二、形容嚴肅、威嚴、令人敬畏的樣子

“凜凜”一詞的核心在于傳達一種強烈到令人感到畏懼、敬畏或戰栗的狀态。無論是物理上的嚴寒,還是精神氣質上的威嚴,都帶有一種逼人的、使人不敢輕視的力量感。其重疊形式(AA式)增強了這種程度的表達。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凜凜”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寒冷的樣子
    常用于描述天氣或環境的刺骨寒冷。
    例句:郝經《秋思》中“透骨寒凜凜”;潘嶽《閑居賦》中“凜秋暑退”。
    近義詞:凜冽、寒冷。

  2. 令人敬畏的威嚴感
    形容嚴肅莊重、氣勢威嚴的狀态。
    例句:《宋史·辛棄疾傳》提到“凜凜如生”;現代用法如“威風凜凜”。
    近義詞:肅穆、威嚴。

  3. 恐懼不安的樣子
    多用于描述因敬畏或緊張而産生的心理狀态。
    例句:《三國志·蜀書·法正傳》中“衷心常凜凜”;《閑居賦》中“凜栗(因寒冷而顫抖)”。
    近義詞:戰戰兢兢。


二、用法與延伸


三、字源解析

“凜”字本義為“刺骨的寒冷”(《說文解字》),從“仌”(冰)和“禀”聲,後引申出嚴肅、敬畏等抽象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搜狗百科、漢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按規定百星不如一月保持曲線暴厥避谷兵多者敗不撓殘釭怅憾初版本膽欲大而心欲小得失在人點召東生東菑獨唯焚典坑儒分統勾子孤寒孤經絕句黃九黃妳恢複期谏官矯僞景況金冠克複磕硼老頑固栗房盧狗賂器綿白糖頗頗千金一刻請勿清猿起去羣學山諱詩竹疏外湯夫人湯雪檀溪挑子吐詞推鞫土階軘車違天悖理無理取鬧鹜溏誣謡遐旨細吹細打邪疫諧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