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凛凛的意思、凛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凛凛的解释

(1) [cold]∶寒冷

水气凛凛

(2) [stern;awe-inspiring; severe; strict; be forbidding in appearance]∶严整而令人敬重、害怕的样子

凛凛如生

详细解释

(1).寒冷。《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凛凛岁云暮,螻蛄夕鸣悲。”《文选·潘岳<******赋>》:“夜漫漫以悠悠兮,寒凄凄以凛凛。” 李善 注引《说文》曰:“凛凛,寒也。” 唐 岑参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冰片高堆金错盘,满堂凛凛五月寒。”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一折:“疏剌剌风乱鼓,寒凛凛望长天一色粉粧铺。”《西游记》第四八回:“彤云密布,朔风凛凛号空;惨雾重浸,大雪纷纷盖地。”

(2).借指年老。 宋 苏轼 《李杞寺丞见和复用元韵答之》:“吾年凛凛今几餘,知非不去惭 卫 蘧 。”按,此用前引“岁云暮”之意。

(3).威严而使人敬畏的样子。 唐 王勃 《慈竹赋》:“气凛凛而犹在,色苍苍而未离。”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九:“予观 颜平原 书,凛凛正色,如在廊庙,直言鯁论,天威不能屈。”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三折:“灯火直下,见了你兄弟身材凛凛,相貌堂堂,教那姐姐可是怕也不怕。”《明史·齐泰黄子澄等传赞》:“然其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鑊甘之若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再生缘》第二二回:“皇都掛榜纳英才, 熊浩 、 芝田 上马来。壮志堂堂行色远,英风凛凛战谋偕。” 茅盾 《右第二章》:“站在这两个威风凛凛的人面前, 李先生 自己也好象变做另一个人了。”

(4).惊恐畏惧貌。《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初, 孙权 以妹妻 先主 ,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餘人,皆亲执刀侍立, 先主 每入,衷心常凛凛。” 宋 苏轼 《陈公弼传》:“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 元 无名氏 《连环记》第一折:“方今 汉朝 献帝 在位,被那 董卓 专权,擅作威福,生杀由己。文武百官,皆凛凛不敢正目而视。” 明 张居正 《<张太岳集>序》:“严大辟之刑,俾九围之人,兢兢辑志,慢肆之吏,凛凛奉法。” 清 戴名世 《左忠毅公传》:“二臺省者即 光斗 、 涟 也,两人公忠一体,有所举劾,必諮而后行,权贵人皆凛凛畏之。”

(5).犹犀利。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吴氏寄夫歌》:“昔君初奏三千牘,凛凛文锋谁敢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凛凛”的汉语词典释义

“凛凛”是一个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均带有强烈的形象感和情感色彩:

一、形容寒冷刺骨的样子

二、形容严肃、威严、令人敬畏的样子

“凛凛”一词的核心在于传达一种强烈到令人感到畏惧、敬畏或战栗的状态。无论是物理上的严寒,还是精神气质上的威严,都带有一种逼人的、使人不敢轻视的力量感。其重叠形式(AA式)增强了这种程度的表达。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凛凛”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寒冷的样子
    常用于描述天气或环境的刺骨寒冷。
    例句:郝经《秋思》中“透骨寒凛凛”;潘岳《闲居赋》中“凛秋暑退”。
    近义词:凛冽、寒冷。

  2. 令人敬畏的威严感
    形容严肃庄重、气势威严的状态。
    例句:《宋史·辛弃疾传》提到“凛凛如生”;现代用法如“威风凛凛”。
    近义词:肃穆、威严。

  3. 恐惧不安的样子
    多用于描述因敬畏或紧张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例句:《三国志·蜀书·法正传》中“衷心常凛凛”;《闲居赋》中“凛栗(因寒冷而颤抖)”。
    近义词:战战兢兢。


二、用法与延伸


三、字源解析

“凛”字本义为“刺骨的寒冷”(《说文解字》),从“仌”(冰)和“禀”声,后引申出严肃、敬畏等抽象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搜狗百科、汉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凹面镜宝煤拔羣出萃褊傲策杖长是敞胸露怀产疾吃虱子留后腿棰抶慈兄逮革倒是倒月恩好发咒佛袈裟浮蠹广武君婚室货架艰苦卓绝结韤精详金鹤垆畿田龛乱窟郎扩孔厘比刘备罗裙包土旅雁没雕当面署第一命薄缘悭民业盘龙卧虎朴椽琵琶骨千石乾海轻悄悄卿尹日分软揣神躯誓俭草时疫诉牒笋脯讨店藤缠调词架讼推度晚寤握瑜怀玉五臭小手小脚下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