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esume]∶能夠恢複
克複舊物
(2) [retake;recover;recapture]∶用武力收複失地
克複城池
(3) [overcome;surmount;conquer;get over]∶克服
(1).能夠恢複。《國語·晉語九》:“基於其身,以克復其所。” 韋昭 注:“始更修之於身,以能復其先。”《三國演義》第一○三回:“使得上報君恩,下救民命,克復舊物,永延 漢 祀。”
(2).攻克收複。 三國 蜀 諸葛亮 《為後帝伐魏诏》:“除患寧亂,克復舊都。”《水浒傳》第一一七回:“請陛下早選良将,添調精鋭軍馬,同保 烏龍嶺 關隘,以圖退賊,克復城池。”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慶祝滬甯克複的那一步》:“ 滬甯 的克複,在看見電報的那天,我已經一個人私自高興過兩回了。”
(3).猶克服。 郭沫若 《蒲劍集·青年喲,人類的春天》:“他們不僅把老衰現象克複了,甚至連死亡現象都可以克複。”參見“ 克服 ”。
(1).用武力收複。《晉書·王導傳》:“ 導 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剋復神州,何至作 楚 囚相對泣邪?’”《南史·宋紀上》:“公精貫朝日,氣陵虹蜺,奮起靈武,大殲羣慝,剋復皇邑,奉歆神祇。”《梁書·武帝紀中》:“ 馬仙琕 大破 魏 軍,斬馘十餘萬,剋復 胊山城 。”《太平廣記》卷四八六引 唐 薛調 《無雙傳》:“ 仙客 捨輜騎警走,歸 襄陽 ,村居三年。後知剋復,京師重整,海内無事。乃入京,訪舅氏消息。”
(2).恢複。 晉 幹寶 《搜神記》卷一:“遂披帷相見,悲喜交切。控左援綏,同乘至 洛 ,遂為室家,剋復舊好。”
“克複”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克複”指通過努力克服困難,恢複失去的事物或狀态,強調在逆境中展現的能力與毅力。其核心包含“克服”與“恢複”兩層含義,常用于描述個人或集體通過奮鬥重獲原有成果。
恢複
指通過自身努力重新獲得失去的東西。例如《國語·晉語九》中“基于其身,以克複其所”,意為通過修身恢複先前的狀态。
武力收複
特指通過軍事行動奪回失地。如《三國演義》中“克複舊物,永延漢祀”,以及《水浒傳》中“克複城池”的用法。
克服
廣義上表示戰勝困難或問題。例如郭沫若提到“克複死亡現象”,強調對挑戰的超越。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典故或完整例句,可參考《三國演義》《水浒傳》等文獻或相關詞典來源。
《克複》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戰勝敵人,奪回失去的領土或權力。
《克複》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八”和“攴”。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克複》一詞最早出現于古代典籍,意味着通過戰勝敵人來奪回失去的領土或權力。這個詞在曆史上多次被使用,例如中國抗日戰争時期,表達了中國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決心。
《克複》的繁體字為「克復」。
在古時候,克的上面有一個形狀像框的部分,下面是一個十字形,表示克服一切困難。複的寫法則比較接近現代寫法,有兩個人互相對抗的形象。這種寫法更加強調了克服敵人的含義。
1. 為了克複失去的領土,壯士們奮勇戰鬥。
2. 她立志要克複之前的榮耀,不斷努力學習進步。
克服、複仇、複原、複蘇。
收複、奪回、恢複。
失去、讓渡、投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