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令政的意思、令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令政的解釋

(1).善政。《書·呂刑》:“天罰不極,庶民罔有令政在于天下。” 孔穎達 疏:“若令衆民無有善政在於天下,則是人主不中,天亦将罰人主。” 明 劉基 《春秋明經·蔡侯鄭伯會于鄧公及戎盟于唐公至自唐》:“君子則曰:‘惟德可以自強。’苟有令政,則 湯 以七十裡無敵於天下矣。”

(2).敬稱他人的嫡妻。 明 汪廷讷 《種玉記·拂券》:“老旦:‘家中有令政麼?’生:‘紅鸞信尚遙。’老旦:‘既然未娶,倘若有人家要招贅,官人不知肯俯從麼?’生:‘憑将快壻招。’”詳“ 令正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一、基本釋義

"令政"在古漢語中為複合詞,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1. 善政、德政

    指合乎道義的治理措施,常形容清明政治或仁德政策。例如《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有"令政德矣"的表述,強調政令需以德行為本。

  2. 敬稱對方的政事

    作為社交謙辭,用于稱頌他人的施政舉措。如《漢書·張敞傳》載"足下以令政顯名",此處"令政"表達對他人治理能力的褒揚。

二、詞源與結構

"令"本義為"美好",如《說文解字》釋"令,發號也",後引申為嘉善之意;"政"指治理事務,二字合稱強調政治行為的高尚屬性。該詞多見于先秦至兩漢文獻,唐宋後逐漸轉為書面雅語。

三、現代應用

當代多用于曆史研究及文學創作領域,如錢鐘書《管錐編》評注古史時曾引"令政"解析周代禮制。日常交流中已被"仁政""德治"等現代詞彙取代。

網絡擴展解釋

“令政”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善政
    指良好的政治措施或治理方式。該用法源自《尚書·呂刑》的記載:“天罰不極,庶民罔有令政在于天下。” 孔穎達在注解中強調,若君主不施行善政,則會招緻天罰。明代劉基的《春秋明經》中也提到“令政”與國家強盛的關系。宋代王安石的詩句“商鞅能令政必行”進一步佐證了這一含義。

  2. 敬稱他人的嫡妻
    這一用法多見于明代文獻,如汪廷讷的《種玉記》中,老旦問及“家中有令政麼?”,即指對方的正妻。

二、其他相關用法

三、詩詞與例句

宋代詩詞中多用“令政”表達善政理念,如鄒浩的“坐令政事邈前人”;明代方孝孺的“坐令政化希華勳”則強調政治教化。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尚書》《種玉記》等古籍,或查閱漢典、百度百科等權威釋義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筆冢衩袒觸目恸心初晰倅馬寸陰大綱單弦兒耳杯二聖環泛駕麸皮各安生理貢獻寡慮逛燈關節炎過瘾駭怒函劄荷睠鶴企核選何庸花口謊狀還珠守甲流矯诏計伐稱勳競逐窘束阬壍庫簿林黃六同力役冒竊妹子弄慫迫擊炮盤器遷迹清刻清美琴劍飄零屈乏人來客往若出一轍省戒侍祠雙六私谒天灸庭萬痛駡穩密武工隊無可比倫霞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