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綱的意思、大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綱的解釋

(1).網的總繩。 三國 魏 曹植 《白鶴賦》:“冀大綱之解結,得奮翅而遠遊。”

(2).總綱;要點。《漢書·叙傳下》:“略存大綱,以統舊文。” 宋 蘇洵 《上韓樞密書》:“太尉取其大綱而無責其纖悉。”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詞采》:“文章頭緒之最繁者,莫填詞若矣。予請總其大綱,則不出情景二字。”

(3).特指著作、講稿、計劃等經系統排列的内容要點。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一:“決定工作方針,頒發每周宣傳大綱,而一切工作大抵是由三廳總其成。”

(4).主要的法紀。 三國 魏 曹植 《節遊賦》:“愈志蕩以淫遊,非經國之大綱。” 元 劉壎 《隱居通議·經史二》:“看來 武侯 相業,大綱常嚴,蓋其學出於 申 韓 ,故其政刻深。”

(5).猶大概。《二程語錄》卷十一:“又問:‘或言人如壽得一百二十數,是否?’曰:‘固是,此亦是大綱數,不必如此。’”亦作“ 大剛 ”。 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第二折:“大剛來則是我時兮命矣。”

(6).亦作“ 大剛 ”。猶言總之。 元 張鳴善 《水仙子·譏時》曲:“鋪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萬鐘,胡言亂語成時用,大綱來都是烘。” 元 湯式 《一枝花·桧軒為越中沙子正賦》曲:“能借取四時春造化,似生成一片翠屏帷,大剛是即景成規。”

(7).猶言特意,硬要。 元 無名氏 《翫江亭》第四折:“這廝便指望,大綱要成雙,百般的不肯将咱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大綱”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含義,但核心均指向“系統性框架”的概念:

  1. 教育領域
    指課程或教學計劃的核心框架,通常包括教學目标、内容模塊、課時分配、考核方式等。例如大學課程開始前教師發布的《課程大綱》,幫助學生了解學習重點和進度安排。

  2. 寫作/創作領域
    指文章、書籍或項目的結構藍圖,包含主題脈絡、章節劃分、關鍵論點等要素。如論文寫作前拟定的《論文大綱》,通過層級标題(如Ⅰ→A→1→a)構建邏輯體系。

  3. 法律/政策文件
    用于概括性描述法規政策的綱領性文件,如《民法典編纂大綱》會列明立法原則和核心條款框架。

  4. 特殊領域延伸

與“提綱”的區别:大綱更強調系統性結構,通常包含多級層次;提綱則側重要點羅列,形式相對簡潔。二者都服務于内容的組織規劃,但大綱的應用場景更為正式和複雜。

如果需要特定領域(如學術論文/課程設計)的大綱範例,建議補充說明具體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綱(dà gāng)是一個拆分的漢字,由部首“大”和“綱”組成。部首“大”表示大的意思,而“綱”表示繩索或者主要的線索。因此,“大綱”的意思是指事物的主要綱要或者概要。 根據部首和筆畫,可以拆分出大綱為“(一)(二)(一)(十一)(矢)((三)(一))”。其中“大”部首是一個獨立的部首,擁有四個筆畫。“綱”部分則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左邊的“矢”,有五個筆畫,右邊的“㇡”(三),有三個筆畫。 “大綱”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易》中的“大綱至簡”,其中“大綱”指的是周易的主要原理和重要線索,以及整個世界萬物的基本規律。 在繁體字中,大綱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都是由部首“大”和“綱”組成。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但大綱的意思依然存在。在古代文獻中,大綱可以指一本書的主要内容或者教材的綱要。 以下是一個例句:“這本書的大綱非常清晰,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整個主題。” 一些與大綱相關的詞彙包括:綱要、提綱、概要等。這些詞都與大綱的概念有關,表示事物的主要要點或者基本内容。 與大綱相對的詞彙有:細節、瑣碎等。這些詞表示與大綱相比較次要的事物或者詳細的内容。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有任何其他問題,我都會樂意回答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