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私谒的意思、私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私谒的解釋

因私事而幹谒請托。《詩·周南·卷耳序》:“内有進賢之志,而無險詖私謁之心。” 毛 傳:“謁,請也。”《史記·張丞相列傳》:“ 嘉 ( 申屠嘉 )為人廉直,門不受私謁。” 晉 潘嶽 《九品儀》:“庶公道大行,而私謁息矣。”亦謂私下造訪。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禁抑宗藩》:“上習知其弊,即位後,禁抑宗藩,不許交通外吏,除歲時朝見外,不許私謁邸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私谒

指為謀求個人利益而進行的非正式、非公開的拜訪或請托,多含貶義,強調通過私下關系影響公務或決策。

一、字義解析

  1. 私:

    指個人、私下、非公開的行為,與“公”相對,強調隱蔽性和個人目的性。

  2. 谒:

    本義為拜見、陳述請求,特指下級對上級或晚輩對長輩的求見,如《說文解字》釋“谒,白也”(禀告)。

二、合成詞義

三、曆史語境與用法

四、同義詞辨析


權威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10卷,頁732。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頁1451。
  3. 朱熹《戊申封事》,收錄于《朱子文集》卷十一。
  4. 《明史·職官志一》,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私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ī yè,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用法

  1. 曆史淵源:

    • 最早見于《詩經·周南·卷耳序》,提到“無險詖私謁之心”,指不通過私密渠道謀求私利。
    • 《史記》中記載漢代丞相申屠嘉“門不受私謁”,強調其清廉拒私。
  2. 使用場景:

    • 負面語境:多用于批評官員或權貴通過私下途徑幹預公事,如清代禁止宗室成員“私谒”外吏,以防勾結。
    • 中性語境:泛指私下拜訪,如“庶僚請事,雖移晷不敢私谒”(下級官員不敢因私事隨意求見上級)。

三、例句與擴展

  1. 典型例句:

    • 他“門無雜客,不通賄賂,雖好宏獎,而不受私谒”。
    • 清代規定宗室“除歲時朝見外,不許私谒邸第”。
  2. 近義詞:幹谒、請托、私交。
    反義詞:公事公辦、光明正大。


四、總結

“私谒”一詞既有“私下拜訪”的字面含義,又隱含“因私請托”的貶義色彩,需結合語境判斷其褒貶。在古代文獻中,常見于對官員廉潔性的描述或制度規範中。

别人正在浏覽...

暗棹傍觀者清頒職襃厲簸箕承落大白大柄打銷得未曾有地氣豐貨錢凫泛幹支虼蚫皮宮丁詭激規繩顧循合髻闳雅候奄見縫就鑽濟颠匡困狂醒匡振類總伶透臨事馬價銀子盲視漫思茶毛舉門環密周磨化不開暖火盆暖水袋判卻跑交通配子蛆草榮瘁三千營少共國際眚慝神區庶襚宿慮塔林讨讁同一性透洩頭子錢橢圜托盤天平徒系無憀香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