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何庸的意思、何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何庸的解釋

何用,何須。 唐 李德裕 《次柳氏舊聞》:“ 蕭嵩 為相,引 韓休 為同列。及在位,稍與 嵩 不協。 嵩 因乞骸骨。上慰 嵩 曰:‘朕未厭卿,卿何庸去?’”《新唐書·李景讓傳》:“ 景讓 自右散騎常侍出為 浙西 觀察使,母問行日, 景讓 率然對:‘有日。’ 鄭 曰:‘如是,吾方有事,未及行。’蓋怒其不嘗告也。且曰:‘已貴,何庸母行?’ 景讓 重請罪,乃赦。”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三:“勞生諒何庸,顧為形所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何庸"是漢語中具有古語特征的疑問詞組,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核心釋義 "何庸"由疑問代詞"何"與動詞"庸"組合而成,字面直譯為"哪裡需要",實際表達"不必""無須"的否定含義,常用于反問句式以增強語氣。該詞組在先秦典籍中已見使用,如《左傳·隱公元年》記載:"公曰:『無庸,将自及。』"杜預注曰:"言無用除之,禍将自及。"

二、詞源演變 從文字學角度分析,"庸"本義為"用"(《說文解字》),在疑問詞組"何庸"中發生詞義虛化,由具體動作轉為抽象否定。這種語法現象符合上古漢語疑問代詞與否定詞常相通的規律,王引之《經傳釋詞》特别指出:"庸,猶何用也。"

三、典型用例

  1. 典章文獻:《論語·顔淵》"司馬牛問君子"章,孔子答曰:"内省不疚,夫何憂何懼?"朱熹集注引程子雲:"若能内省,則何庸外求"
  2. 詩詞應用:陸遊《秋夜讀書》詩雲:"萬卷雖多當具眼,一言惟恕可銘膺。老夫何庸較同異,處世要須先養形"

該詞組在現代漢語中雖不常用,但在仿古文體及成語"何庸諱言"中仍有存續。

網絡擴展解釋

“何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

  1. 基本解釋
    “何庸”意為“何用,何須”,表示反問語氣,強調“沒有必要”或“不需要”。例如:

    • 唐玄宗曾對蕭嵩說:“朕未厭卿,卿何庸去?”(《次柳氏舊聞》),意為“我并未對你厭倦,你何必辭職?”。
  2. 語義拆解

    • 何:疑問代詞,表“為什麼”或“何必”。
    • 庸:本義為“用”,引申為“需要”(如《說文解字》:“庸,用也。”)。

二、使用場景

  1. 古籍與書面語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表達對某事的否定态度。例如《新唐書·李景讓傳》中,李景讓因未告知母親赴任日期被責備,母親反問:“如是,吾方有事,未及行。”暗含“何庸匆忙”之意。

  2.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引用古典或強調文雅表達時可能出現。

三、常見混淆點

部分來源(如、2)将其歸類為“四字成語”,并解釋為“毫無疑問”,但這一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撐。根據漢典、漢程字典等工具書,“何庸”更準确的解釋應為“何須”,屬于反問句式。

四、擴展參考

若需進一步了解“庸”字的演變及用法,可查閱《說文解字》或漢程字典中關于“庸”的部首、筆畫及古文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赑怒采邑刬盡揣力蠢漢麤相呆衷撒奸短籲長歎惇大放映隊風月無邊隔斷垢翫轟趕慌遽環寫灰濛濛佳人緝林林進仕僦度距黍顑颔快心滿意蘭石良國勵磁戾于綸經美寶沒牙箝迷惑湯盤整賠釋撇脫憑居鋪叙峭快勤毖請骸骨渠門日廪少年犯時辰視為知己守盟收容所順事訟事宿襟谡谡田連體當投契忘筌委箧缊奧窩心腳相分小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