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淩夷的意思、淩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淩夷的解釋

[decline] 衰落;衰敗

詳細解釋

陵夷。衰敗;走下坡路。 晉 袁宏 《後漢紀·安帝紀》:“今之三公,有古之名而無其實。選舉誅賞,一由尚書,尚書之任重於三公。淩夷已來,其漸久矣。”《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今威柄淩夷,藩臣跋扈。” 宋 蘇轼 《議學校貢舉狀》:“昔 王衍 好 老 莊 ,天下皆師之,風俗淩夷,以至南渡。” 清 翁照 《詠史》詩:“霸業復淩夷,私門勢強悍。”

淩夷:衰落,衰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鳳》:“ 太原 耿氏 ,故大家,第宅弘闊。後淩夷,樓舍連亘,半曠廢之。” 清 馮桂芬 《吳氏祭田記》:“晚近士大夫,身都富貴,具鐘鼎之養,而廟貌不設,祭田不備者有之,蓋禮意之淩夷久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淩夷”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淩”和“夷”兩個語素構成。“淩”本義為侵犯、欺壓,引申為逐漸逼近;“夷”原指平坦,後衍生出“削平”“衰微”之意。兩者組合後,詞義融合為“逐漸衰敗、走向沒落”,多用于描述家族、事業或社會狀态的漸變式衰落。例如:“百年望族,終因後繼無人而日漸淩夷。”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文獻,如歸有光《祭方禦史文》:“公孫之興,爰自阙裡。曰維元季,運屬淩夷。”其詞義與“陵夷”相通,屬于同源異形詞。《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2卷第987頁将其釋為“衰落;衰敗”,《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824頁标注其書面語屬性,強調漸進性特征。

在語用層面,“淩夷”常與“日漸”“逐漸”等副詞搭配,突顯時間維度上的持續性衰微過程,如清代黃宗羲《明夷待訪錄》載:“天下之勢力,自近而遠,日以淩夷。”其語義強度高于“衰退”,弱于“覆滅”,多用于文史論述或評析性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

“淩夷”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書面或文學語境,其核心含義可綜合權威資料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淩夷”意為衰落、衰敗,常用來形容國家、家族、風俗等從興盛轉向沒落的狀态。例如“國勢淩夷”“風俗淩夷”等表述(,)。

二、古籍例證

  1. 《後漢紀》:晉代袁宏提到“淩夷已來,其漸久矣”,指制度逐漸衰敗()。
  2. 《浣紗記》:明代梁辰魚用“若免淩夷”表達避免國家衰落的願望()。
  3. 《聊齋志異》:描述家族“淩夷”後樓舍荒廢的景象()。

三、異體與關聯詞

四、注意點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到“形容聲音減弱”,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或權威詞典佐證,建議以“衰敗”為核心含義。

五、現代使用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學領域,如:“傳統文化在現代化沖擊下面臨淩夷之虞。”(可結合具體語境靈活使用)


提示:若需更多古籍例句或辨析近義詞,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按抑襃睦抱衾裯城栅陳穢辭多受少鑹子村學究打赤腳颠掉調陰短後斷蓬杜墅豐嚴附郭割恩斷義公有制經濟谷物法寒垧互施恩惠翦燭解裂決窦儈賣兩雄靈诰李恂被狸制沒羽之虎門僧能源部評準潑東西起兵動衆倛丑起坑啟蒙運動青辭蛐蛐罐饪熟容标善門難開讪讪神棍飾巾簑衣裙擡貼天誅地滅提爐銅鬥兒家緣同方退绌挽毂婉冶未明求衣香合陷破閑言碎語宵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