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未明求衣的意思、未明求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未明求衣的解釋

天沒有亮就穿衣起床。形容勤于政事。《梁書·顧協傳》:“伏惟陛下未明求衣,思賢如渴,爰發明詔,各舉所知。”《周書·樂運傳》:“天子未明求衣,日旰忘食,猶恐萬機不理,天下擁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未明求衣”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天還未亮就起床穿衣,形容執政者勤于政務、夙興夜寐的敬業态度。拼音為wèi míng qiú yī,注音為ㄨㄟˋ ㄇㄧㄥˊ ㄑㄧㄡˊ ㄧ。

二、出處與演變

  1. 最早記載:出自《漢書·鄒陽傳》的“不明求衣”,後演變為“未明求衣”。
  2. 曆史用例:
    • 《梁書·顧協傳》提到“伏惟陛下未明求衣,思賢如渴”,用于稱頌帝王勤政。
    • 《周書·樂運傳》中描述天子“日旰忘食”,進一步強化其勤勉形象。

三、用法與示例

四、近義詞
與“宵衣旰食”“起早貪黑”等成語意義相近,均強調勤勉。

總結
該成語通過“天未亮即起”的意象,生動刻畫了古代執政者的勤政精神,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對君主的贊頌。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未明求衣的意思

《未明求衣》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明明有衣服可穿,卻還要求别人給衣服。形容貪得無厭,不知感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未明求衣”的拆分部首是未(五)和求(水),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

《未明求衣》出自《尚書·周書·文王著作》。這個典故講述了文王統治時期,有一年天旱,百姓流離失所,饑寒交迫。文王親自率領官員分赈赴災區,把黃針的用途交給百姓,解救黎民于水深火熱之中。但有個人還是甚有神秘感地向文王索要黃針,懇請文王解答黃針的含義。文王深感該人即使獲得了黃針也對自己來說毫無益處,于是用《未明求衣》來形容此人。這個成語由此而來。

繁體

未明求衣(繁體:未明求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但是,針對成語“未明求衣”,沒有明确記錄其古代漢字寫法的資料。

例句

小明明明有足夠的錢買新衣服,卻還在向父母要求更多。真是個未明求衣的人。

組詞

未曾謀面、未蔔先知、未雨綢缪、未老先衰、求賢若渴

近義詞

貪得無厭、不知足、無度求取

反義詞

知足常樂、滿足、感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