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提梁的香爐。《水浒傳》第一回:“太尉拿着提爐,再尋舊路,奔下山來。”
(2).指儀仗中提着香爐的人。《官場現形記》第六回:“後面方是欽差閲兵大臣的執事,什麼衝鋒旗、帥字旗……提爐、親兵、戈什哈、巡捕,一對一對的過完,纔見那撫院坐着八人擡的一頂緑呢大轎子,緩緩而來。”
“提爐”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一種便攜式香爐,通常帶有提梁(即上方的把手),便于手持或攜帶。古人出行時常用其在前方開道熏香,營造莊重或清雅的氛圍。例如:
代指古代儀仗隊伍中負責手持香爐的人員,屬于禮儀角色。例如:
該詞多用于古典文學或曆史文獻中,現代使用較少。其核心功能均與“香爐”相關,兼具實用性與禮儀性。部分場景下也用于形容宗教或民俗活動中的熏香器具。
提爐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表示提起火爐或爐子的意思。
提爐的部首是火,總共有9個筆畫。
提爐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們使用火爐的時期。當時,人們需要将火爐移動或搬遷到不同的地方使用,因此就出現了"提爐"這個詞。
在繁體字中,提爐的寫法保持不變。
根據古代字典中的記載,提爐的古漢字寫法為「提鑪」。
1. 他從壁爐旁抓起一個手提爐,把它拿到了陽台上。
2. 她輕輕地将提爐放在桌子上。
提爐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
1. 提爐鐵(指用來提起火爐的鐵器)
2. 提爐子(指提起火爐的動作或工具)
與提爐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拿爐、擡爐。
與提爐相反的詞語有放下、落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