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使的别稱。廉,通“ 覝 ”。《舊唐書·李德裕傳》:“ 德裕 身居廉鎮,傾心王室,遣使獻《丹扆箴》六首。” 清 梁章鉅 《稱謂錄·按察使》:“廉鎮,即觀察使也。”
廉鎮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兩個主要義項,均屬古代用詞:
指節度使的别稱,特指唐代中期以後掌管地方軍政大權的官員。
釋義依據:
“廉”取“考察、監察”之意(《漢語大詞典》“廉”字條釋義四),而“鎮”指軍事重鎮或鎮守使職。二者結合代稱執掌監察與軍事的地方高官。唐代節度使集行政、財政、軍事權于一體,常被尊稱為“廉鎮”。
古籍用例:
《新唐書·百官志》載節度使“掌總軍旅,颛誅殺”,其職權涵蓋監察吏治,故有“廉鎮”之稱。
指唐代邕州(今廣西南甯) 所轄的羁縻州,屬嶺南道。
釋義依據:
“廉”為地名通名(今廣西合浦一帶古稱“廉州”),“鎮”指軍事轄區。唐代于邊疆設羁縻州,邕州廉鎮為管控少數民族地區的行政單位。
地理文獻佐證:
《讀史方輿紀要·廣西二》載:“唐置邕州都督府,領羁縻州二十六,廉鎮其一也”。
權威參考文獻:
“廉鎮”是一個古代官職的别稱,具體釋義及背景如下:
基本含義
廉鎮指觀察使的别稱,其中“廉”通“覝”(意為察看),“鎮”取安定、鎮守之意。該稱謂主要用于唐代及清代文獻中,代指負責監察地方政務的官員。
曆史出處
職能演變
觀察使是唐代設立的監察官職,負責巡查州縣、考核吏治;清代按察使則主管一省司法與監察,兩者職能均包含“廉鎮”所強調的監察與鎮守性質。
字義補充
“廉鎮”是古代對監察類官職的雅稱,需結合具體朝代文獻理解其職能範圍。該詞現代已不常用,主要用于曆史研究或古籍解讀。
安期公蓓藟輩數逼幸楚璧隋珍吹魂聰明睿智淡飯當下盜發調翰雕漆墆積二絲非議封鍵分至浮費公務員鹳骨腮詭僞過番蠱殺漢東蚌黃庭教回靶交格寄名鎖徑然居起沮止骒馬老搭檔糧饟斂威零支亂患躶軆馬閘子疲勞屁事曝屍淺注繞梁遏雲軟腳騷邊閃倐山岫世翁食糟手稍受書司馬昭之心私榮綏徕銻華投首土俗萬語千言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