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過番的意思、過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過番的解釋

方言。舊時 閩南 人稱到 南洋 謀生。 許地山 《綴網勞蛛·商人婦》:“他急得無可奈何,就動了過番的念頭。”《解放日報》1946.9.30:“糧價狂漲,米鋪已論兩标價,一兩之值三百五十,番葛貴至五百錢一斤,餓死、過番日衆,人口再減而剩二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過番"是漢語方言詞彙,主要通行于閩南、潮汕、客家等僑鄉地區,特指近代中國東南沿海民衆遠渡重洋到東南亞謀生的曆史現象。該詞由兩個語素構成:"過"表示跨越地域界限,"番"為古漢語對異域族群的稱呼,合指"前往異域他邦"的遷徙行為。

從社會語言學角度分析,"過番"包含三層文化内涵:

  1. 地理遷徙概念:指19世紀至20世紀中葉,閩粵地區民衆通過海路遷徙至暹羅(今泰國)、馬來亞(今馬來西亞)、呂宋(今菲律賓)等地的行為。《潮汕文化源流》記載,僅1882-1930年間潮汕地區就有約150萬人參與過番。
  2. 生存形态轉變:體現傳統農業社會向海洋商業文明的轉型,過番者多從事錫礦開采、橡膠種植、商貿服務等職業,《東南亞華僑通史》統計顯示1930年代馬來亞錫礦工人中68%為過番華工。
  3. 文化符號意義:在僑鄉文學中成為艱苦奮鬥精神的象征,如潮劇《過番歌》通過"海水迢迢,父母真枭"等唱詞,展現移民群體離鄉背井的生存境遇。

現代語言學研究顯示,該詞彙仍保留在僑鄉方言體系與宗族文獻中,新加坡國立大學《東南亞方言數據庫》收錄的180份閩南僑批(銀信)中,有53份出現"過番"表述,多用于描述家族成員的海外經曆。


參考資料:

  1. 《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
  2. 黃挺《潮汕文化源流》
  3. 莊國土《東南亞華僑通史》
  4. 新加坡潮州八邑會館文化檔案
  5.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南亞研究院方言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過番”是漢語方言詞彙,在不同語境下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一、閩粵方言中的核心含義

指中國近代閩南、潮汕、客家等地區民衆到東南亞(舊稱“南洋”)謀生的行為。

二、特殊語境下的引申義

在粵語歌曲《南洋女兒情》中,“過番”被用作俚語,引申為“誇張、過火的情感表達”。這種用法屬于藝術創作中的詞義延伸,并非該詞的普遍含義。

三、需注意的易混淆含義

部分資料(如)提到“輪流擔任職務”的解釋,這可能是對另一成語“輪番”的誤寫,建議結合權威字典核實。

别人正在浏覽...

保健操步打逋賦不矜細行剗卻潮州大鑼鼓赤生戴肩戴匡倒卓大雅都家坊牌甘澍耕藝獦蚤灌佛海龍君皡天黃兒灰榇回鄉虎聲虎氣矯制擊綿禁衛軍貜父空頭靈征柳台龍腰冒失鬼秘樂螟蟲镆釾木落歸本牌匣撬棒慊闊曲解三調善賈而沽麝箋盛大折獄書緘死期蘇塗泰山頽談料陶溶題橋柱駝蹄鷄窩裡炮誣惑污賊顯效銷鍊系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