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司馬昭之心的意思、司馬昭之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司馬昭之心的解釋

《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 高貴鄉公 卒” 裴松之 注引《漢晉春秋》:“帝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乃召侍中 王沉 、尚書 王經 、散騎常侍 王業 ,調曰:‘ 司馬昭 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輿卿﹝等﹞自出讨之。’”按, 司馬昭 繼其兄 師 任 魏 大将軍,專國政,日謀代 魏 。後因以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梁啟超 《新民說·論民族競争之大勢》:“ 德 相 俾士麥 宗教思想最淺薄之人也,其在本國剝奪教徒之特權,風行雷厲,不遺餘力。至其在 中國 也,乃與 法 人争羅馬教護教之名義,豈所謂 司馬昭 之心,路人皆見者耶?”《人民文學》1978年第5期:“制造‘黑線專政’論的 司馬昭 之心,不是一清二楚了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司馬昭之心”是一個源自三國時期的成語,現多用于形容野心明顯、人盡皆知的情形。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成語釋義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通常指陰謀家的意圖過于明顯,已被大衆識破。近義詞包括“路人皆知”“婦孺皆知”等。


二、曆史背景

  1. 權力背景
    三國後期,魏國政權被司馬懿家族掌控。司馬懿死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專權,魏帝曹髦淪為傀儡。

  2. 典故來源
    曹髦不甘受控,曾憤言:“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出自《漢晉春秋》),意指司馬昭篡位野心已公開化。後曹髦率兵讨伐司馬昭反被殺害。


三、深層含義

  1. 政治野心
    直接指向司馬昭意圖取代曹魏政權,最終其子司馬炎建立晉朝,印證了這一野心。
  2. 象征意義
    現多用于批判明顯暴露的陰謀或企圖,如梁啟超曾用此語形容列強瓜分中國的意圖。

四、用法與示例


五、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可參考《三國志》或《漢晉春秋》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司馬昭之心

司馬昭之心,成語,是指有權勢的人切實把持權力,心思狡詐,不願放棄權位的欲望。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1. 司:部首為"口",總筆畫數為5。

2. 馬:部首為"馬",總筆畫數為3。

3. 昭:部首為"日",總筆畫數為8。

4. 之:部首為"丿",總筆畫數為4。

來源

《司馬昭之心》一詞源自《後漢書·鄒陽傳》。司馬昭是晉朝權臣,他在奪取權力後害怕失去,因此一直保持着狡詐和貪婪的心思。

繁體

司馬昭之心(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1. 司:
【篆字】
【隸書】
【楷書】

2. 馬:
【篆字】
【隸書】
【楷書】

3. 昭:
【篆字】
【隸書】
【楷書】

4. 之:
【篆字】
【隸書】
【楷書】

例句

1. 他的權力欲望使他變得像司馬昭之心一樣,不肯放棄。

2. 這個公司高層的人常常被司馬昭之心所困擾。

組詞

司馬懿、司馬光、司馬法、司馬定律、司馬台詞

近義詞

權謀心計、用心險惡、心懷叵測

反義詞

公正善良、誠實無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