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兩楹夢的意思、兩楹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兩楹夢的解釋

典出《禮記·檀弓上》。言 孔子 夢見自己坐在兩楹之間而見饋食,知道自己不久人世,寝疾七日而沒。後因以“兩楹夢”借指 孔子 之死。 宋 陸遊 《二子》詩:“兩楹夢後少真儒,毀譽徒勞豈識渠。”參見“ 兩楹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兩楹夢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典故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源自孔子臨終前的夢境,象征聖賢病逝的預兆或對生命終結的哲思。以下從釋義、典故、文化意蘊三方面解析:


一、詞彙定義

兩楹夢指孔子臨終前夢見自己坐于殿堂兩楹之間受祭的典故,後引申為賢者病危或生命将盡的預兆。

結構解析:


二、典故溯源

典出《禮記·檀弓上》:

孔子蚤作,負手曳杖,逍遙于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子貢聞之曰:“……夫子殆将病也。”遂趨而入。夫子曰:“賜,爾來何遲也!……予疇昔之夜,夢坐奠于兩楹之間。夫明王不興,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蓋寝疾七日而沒。

釋義:

孔子夢見自己坐于兩楹之間受祭,自知為殷人後裔(殷禮殡于兩楹),此夢預示自己将死。七日後孔子病逝,夢境成谶。


三、文化意蘊與文學引用

  1. 生命哲思的象征

    後世以“兩楹夢”表達對生命終結的坦然或對聖賢逝去的追念。如杜甫《哭長孫侍禦》“道為詩書重,名因賦頌雄。禮闱曾擢桂,憲府近乘骢。流水生涯盡,浮雲世事空。唯馀舊台柏,蕭瑟九原中”,暗含對賢者生命凋零的慨歎。

  2. 文人自喻與悼亡

    陸遊《病中作》“牧羝未乳身先老,化鶴重歸語更悲。明日街頭醉樵父,兩楹夢斷豈堪思”,借典故抒發生命将盡的悲涼。

  3. 禮儀文化的映射

    “兩楹”作為祭祀尊位的象征,強化了夢境的神聖性。《欽定禮記義疏》指出“兩楹乃堂中正位”,印證其禮儀内涵。


四、現代用法

今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1卷)·商務印書館
  2. 《禮記·檀弓上》·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杜詩詳注》卷六·仇兆鳌注
  4. 《劍南詩稿校注》卷七十八·錢仲聯校注
  5. 《欽定禮記義疏》卷十·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網絡擴展解釋

“兩楹夢”是一個具有多重文化背景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因文獻來源不同而存在差異,主要分為兩類解釋:

一、典故來源與孔子之死(主流解釋)

根據《禮記·檀弓上》記載,孔子曾夢見自己坐在殿堂的“兩楹(堂前立柱)之間”接受祭奠,預示自己即将離世。七日後孔子病逝,因此該詞被用來代指聖賢之死或生命終結的預兆。例如宋代陸遊《二子》詩雲:“兩楹夢後少真儒,毀譽徒勞豈識渠。”

二、目标沖突的哲學隱喻(非主流解釋)

另一說法源自《莊子·齊物論》,以“楹”(高大的門楣)和“梁”(低矮的房梁)象征相互矛盾的目标,比喻人同時追求兩個對立的事物,最終難以實現。此解釋強調行為選擇中的矛盾性,但需注意該出處可能存在争議,更多文獻支持《禮記》來源。

使用建議

  1. 文學引用:涉及曆史人物逝世或命運預示時,優先采用《禮記》典故。
  2. 哲學讨論:若語境涉及目标矛盾,需明确說明引申義來源以避免歧義。

兩種解釋均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建議參考權威典籍如《禮記》或《莊子》原文進一步辨析。

别人正在浏覽...

奧裡亞人鏖戰别稱伯牛不值饬兵遲次吃癞碗粹毛寸善吊塔芳羞封裡撫愛副傷寒貢試光豔豔貫鮮黃花節黃線傘磵谷賤骨肉教育方針激涴軍工科調空暇樂風冷視良天立人沒溺沒頭鵝木氣匹裂姘夫悄然弱思三對面先生識義瘦筋筋斯纏松寮誦詠碎錦彈指庭氏缇幢偷婆外弟王筆婉戀微詞微風文人雅士武功吳下廂吏小犬下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