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陵墓中所設的帷帳。《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十二年》:“﹝ 北周 宣帝 ﹞又造下帳五,使五皇後各居其一,實宗廟祭器於前,自讀祝版而祭之。” 胡三省 注:“下帳,山陵中便房所用。”
(2).指陵墓外别建的園宅。《舊唐書·玄宗紀上》:“古者不封,未為非達。且墓為真宅,自便有房,乃今别造田園,名為下帳,又冥器等物,皆競驕侈。”
“下帳”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主要釋義及來源:
陵墓中的帷帳
指古代帝王或貴族陵墓内設置的帷帳設施,用于祭祀或象征生前居所。例如《資治通鑒》提到北周宣帝“造下帳五”,供皇後居留祭祀。
陵墓外的附屬園宅
唐代文獻記載,帝王陵墓外會另建田園宅院,稱為“下帳”,可能與祭祀或陪葬制度相關。《舊唐書·玄宗紀》提到“别造田園,名為下帳”,反映了當時喪葬的奢華風氣。
下帳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擺放在床上或戶外供人避風遮雨、休息或居住使用的帳篷狀物。
下帳的部首是廣(床字底),總筆畫數為八畫。
下帳的漢字由下面兩個漢字組成:下(表示在底部)和帳(指帳篷或幔帳)。通過結合這兩個字的意思,形成了下帳這個詞語。
下帳的繁體字為「下帳」。
在古代,下帳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下帳作為一個詞語,其基本字義并未發生變化。
1. 旅行中,攜帶一頂下帳可以在戶外方便地休息。
2. 陽光明媚的日子裡,他在玩具下帳裡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
下帳沒有常見的組詞搭配,因其已經是一個完整的詞語。
帳篷、蒙古包。
面向天空,無需遮蔽的戶外空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