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立人的意思、立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立人的解釋

(1).立身,做人。《易·說卦》:“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南朝 宋 顔延之 《又釋何衡陽達性論》:“果兩儀罔託,亦何取於立人。”

(2).扶持、造就人。《論語·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3).人中。指人的上唇之上正中凹下的部分。《釋名·釋形體》:“鼻下曰立人,取立於鼻下,狹而長似人立也。”

(4).漢字“人”作偏旁時寫作“亻”,稱立人。 宋 姜夔 《續書譜·位置》:“假如立人、挑土、田、王、衣、示一切偏旁,皆須令狹長,則右有餘地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立人"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層核心含義,分别指向具體形象和抽象理念:

  1. 象形含義:站立的人形

    • 釋義: 這是"立人"最原始、最直觀的含義,指代直立的人的形象或姿态。在古文字(如甲骨文、金文)中,"人"字本身常寫作一個側立的人形,而"立"字則是在"人"的基礎上添加一橫(代表地面),強調站立的狀态。因此,"立人"可理解為"站立着的人"的象形表達。
    • 來源依據: 文字學研究表明,漢字"人"和"立"的早期形态均源于對人體站立姿态的描繪。對"人"的解釋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對"立"的解釋為"住也。從大立一之上。",均體現了其象形本源。
  2. 引申含義(儒家思想核心):樹立品德、成就人格

    • 釋義: 這是"立人"更深層、更重要的含義,源于儒家經典《論語》。孔子提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這裡的"立人",意指幫助他人"立"起來,即幫助他人樹立德行、建立獨立人格、成就自我、在社會上立足。它體現了儒家"仁"的思想核心——推己及人,由自身的完善推及對他人的關懷與成全。
    • 核心内涵:
      • 修身是基礎: "立人"的前提是"己立",即自身首先要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和立身處世的能力("修身")。
      • 推己及人: 在自身"立"的基礎上,主動去關心、幫助、成就他人,使之也能"立"起來。
      • 道德實踐: "立人"是"仁"的具體實踐方式之一,強調在人際互動和社會關系中踐行道德理想。
      • 社會關懷: 體現了儒家積極入世、關懷社會、緻力于他人福祉與社會和諧的責任感。
    • 來源依據: 此義項直接源自儒家經典《論語·雍也》,是孔子"仁"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倫理觀念影響深遠。等權威辭書也收錄此義項,釋義為"扶持、造就人"或"立身,做人"。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立人”一詞在中文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核心義項

  1. 立身做人
    指個人修養與處世準則,強調道德品行的建立。例如《易經·說卦》提到“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孔子在《論語·雍也》中提出“己欲立而立人”,主張推己及人。

  2. 扶持他人
    指幫助他人成長或自立。如《論語》中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體現了儒家“仁者愛人”的思想。

  3. 人體部位(人中)
    指上唇中央凹陷處。《釋名·釋形體》記載“鼻下曰立人”,因形似站立的人而得名。

  4. 漢字偏旁“亻”
    漢字中“人”作偏旁時寫作“亻”,如“信”“仁”等字的左側部首。

二、延伸含義

在姓名學中,“立人”組合寓意自立自強、仁愛聰慧,如“建立事業”與“仁愛之心”的結合。

三、應用示例


以上内容綜合了《漢典》《論語》《釋名》等典籍及現代辭書釋義,完整信息可參考相關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谙識柏成子臯榜上無名半生悲憂伯讨廠礦車畝赤豆持分愁蹙蹙綽綽村讴大半黨賊單文孤證丹霞山蹲腿豐康割股之心歸根結底漢區合獻換個兒皇邑見幾而作酒醴舊生決筴儁偉撂交六疾流浪芒荒難更仆數囊吞佩銘篷子錢埒跷足抗首奇貨神經沈詳首都霜鬓數計書券司駕汰淘韬曜含光體調鐵色違欠窩集五髒相溷香泉祆教謝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