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伯牛的意思、伯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伯牛的解釋

(1). 孔子 弟子 冉耕 的字。《論語·雍也》:“ 伯牛 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朱熹 集注:“ 伯牛 , 孔子 弟子,姓 冉 ,名 耕 。‘有疾’,先儒以為癩也……‘自牖執其手’,蓋與之永訣也。”後詩文中以“伯牛之疾”指不治的惡疾。

(2).古地名。《左傳·成公三年》:“三年春,諸侯伐 鄭 ,次于 伯牛 ,讨 邲 之役也。” 杜預 注:“ 伯牛 , 鄭 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伯牛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本義:孔子弟子冉耕的字

伯牛是春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冉耕(前544年—?)的表字,位列“孔門十哲”之一,以德行著稱。此義項源于古代以“伯仲叔季”排行的傳統,“伯”指排行第一,“牛”與“耕”呼應,體現其名與字的關聯性。

文獻依據:

《論語·雍也》記載孔子探病時感歎:“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印證其德行與不幸遭遇 。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明确載:“冉耕字伯牛”,列為孔子重要門生 。

二、引申義:古代星宿名

“伯牛”亦為星官名,屬二十八宿中的牛宿(北方玄武七宿之一),象征農事相關的天象。此義項源自古人将星宿與人間事物附會的天文觀念。

文獻依據:

《晉書·天文志》将“伯牛”列為牛宿六星之一,主掌農事吉兇 。

《宋史·天文志》延續此說,稱其“主犧牲、粢盛” 。

三、文化内涵

“伯牛之疾”成為典故,喻指賢者罹患惡疾(如麻風病),後引申為對命運無常的慨歎。此用法多見于詩詞文賦,如白居易詩“伯牛之疾”即用此典 。

網絡擴展解釋

“伯牛”一詞主要有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人物背景來理解:

一、指孔子弟子冉耕(人名)

  1. 身份背景
    冉耕(約公元前544年—?),字伯牛,春秋時期魯國陶(今山東定陶)人,是孔子門下“德行科”傑出弟子之一,與顔淵、闵子骞并稱。他比孔子小7歲,曾任魯國中都宰,以德行高尚著稱。

  2. 典故與評價
    《論語·雍也》記載,伯牛患惡疾(可能為麻風病),孔子探病時從窗外握其手,悲歎“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成為“伯牛之疾”這一典故的出處,後世用以代指不治之症。朱熹在《論語集注》中強調,這一場景體現了孔子對弟子的痛惜與對天命的感慨。

二、古地名(較少使用)

《左傳·成公三年》提到“諸侯伐鄭,次于伯牛”,此處“伯牛”為春秋時期鄭國地名,具體位置已不可考。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論語》原文及《左傳》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背世兵役産舍辰鬥仇敵詞官叢社到達颠沉墊底兒點污雕落抵堮遞殺帆腹風前燭風向器風宿水餐脯資睾鼓棺椁閨台恒星光譜型夥頤簡派奸污薦延剿絶交靈街溜子金較金玉堂迥判九僧楷法焜爛胧腫萌動門阃内閤漂杵遷嬗熱天融悟三杯通大道沈殆樹涼說雨談雲澌泯聳壑昂霄提理徒勞往返屯壁文迹沃饒舞扇下椗憲台小夫小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