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匹裂的意思、匹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匹裂的解釋

亦稱“ 匹製 ”。小口大腹的木罐。 宋 沉括 《夢溪筆談·雜志二》:“ 刁約 使 契丹 ,戲為四句詩曰:‘押燕移離畢,看房賀跋支,餞行三匹裂,密賜十貔貍。’皆紀實也……匹裂,似小木罌,以色綾木為之,加黃漆。”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二:“匹製,小木罌。”一說即套杯。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十:“匹製,即今之沓杯,俗名套杯。外大内小。古人不過五六。《古今詩話》:‘ 刁約 使 契丹 詩曰:餞行三匹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匹裂”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文獻記載進行辨析:

一、基本釋義 指古代一種小口大腹的木制容器,又稱“匹製”,主要用于盛裝物品。其材質為色绫木,表面塗黃漆,形似小木罂(陶罐)。

二、具體考據

  1. 結構特征 宋人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契丹使臣刁約的詩句“餞行三匹裂”即指此物,描述其形制為口小腹大的層疊容器。清代阮葵生進一步考證認為這是套杯的前身,即外大内小的沓杯,一般由五至六個大小遞減的杯子組成。

  2. 詞義争議 需注意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比喻整潔有序的成語”,但此釋義未見于宋代至清代的任何文獻記載,可能是釋義混淆所緻,建議以《夢溪筆談》《韻語陽秋》等古籍記載的容器說為準。

文獻溯源可參考《夢溪筆談·雜志二》《韻語陽秋》《茶馀客話》等古籍,如需完整考據細節可查看、4引用的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匹裂的意思

匹裂是一個漢字詞語,指分開或破裂成兩半。在生活中常常用來形容物體或物品被強烈的力量撕裂、打碎。

拆分部首和筆畫

匹裂的部首是匚,由“匚”和“列”兩個部分組成。

匹裂的總筆畫數為10劃。

來源和繁體

匹裂的來源較為模糊,具體的起源尚無确鑿證據。

匹裂的繁體字是「劈裂」,在繁體字書寫中充當着同樣的意義和用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匹裂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匹字的上部分是一個右邊超過了左邊的匚,下邊則為纖細的一撇;裂字的上部分仍然是一個右邊超過了左邊的匚,下邊的兩筆為垂直線條。

例句

1. 那塊陶瓷碗被強力撞擊後匹裂成兩半。

2. 暴風雨過後,樹枝上的許多樹葉紛紛匹裂飛散。

3. 街道上的水管突然裂開,水流匹裂噴湧而出。

組詞

1. 裂痕:指物體表面或内部的裂縫。

2. 破裂:指物體受到外力撕裂、煤體破碎。

3. 裂縫:指物體表面或内部的細小裂隙。

4. 匹配:指将兩個相對應的事物相組合,使之相互適應。

5. 裂開:指物體受到外力拉扯而出現裂痕或縫隙。

近義詞

1. 劈裂:指用力分開,使物體斷成兩半。

2. 破碎:指物體碎裂,成為碎片。

反義詞

1. 完整:指物體沒有任何裂痕或破損。

2. 統一:指整體沒有分裂、分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