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瀉。《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病者即洩注,腹中虛。”
“洩注”是一個中醫學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指腹瀉如水注狀的病症,表現為急迫、連續的排洩,常見于中醫文獻中的病症描述。
詞源
出自《素問·氣交變大論》,屬于中醫古籍對腹瀉的專稱,現代多稱“水瀉”或“注洩”。
醫學特征
表現為排洩物清稀、次數頻繁,伴隨腹部虛冷等症狀(如《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病者即洩注,腹中虛”)。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醫案或古籍原文,可參考《素問》《史記》等文獻,或咨詢中醫典籍研究資料。
洩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流失、洩露秘密、洩漏等。通常用來形容信息、秘密等被不應該知道的人知道了。
洩注的部首是水(氵),它位于字的左邊。它的總筆畫數是10畫。
洩注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的繁體字是『洩訊』。
在古代,洩注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洩注的古代寫法是『洩灑』。這個寫法強調了信息流失的含義。
1. 這個消息已經洩注了,我們得采取行動了。
2. 你不要洩注這個秘密給其他人。
1. 洩密:揭發、洩露機密。
2. 洩露:不應當公開的秘密被洩漏出去。
3. 洩氣:失去信心或勇氣。
洩漏、散漫、走漏:都指秘密、消息等不應該流出的被洩露。
透露、洩漏:也有類似的含義,指将本來不應該告訴他人的事情或消息說出來。
保密、隱瞞、守口如瓶:都是指保守秘密,不讓其洩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