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賞不踰時的意思、賞不踰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賞不踰時的解釋

謂及時行賞。《司馬法·天子之義》:“賞不踰時,欲民速得為善之利也。罰不遷列,欲民速覩為不善之害也。”亦作“ 賞不踰日 ”。《晉書·慕容垂載記》:“亂法者軍有常刑,奉命者賞不踰日。”《晉書·祖逖傳》:“其有微功,賞不踰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賞不踰時”是一個古代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一、基本含義

該成語意為及時行賞,強調賞賜或獎勵應在規定時間内完成,不可拖延。其中“踰”通“逾”,指超過;“時”指時限。核心思想是通過及時激勵,使受賞者迅速感受到行善或立功的益處,從而強化正向行為。


二、出處與背景

  1. 經典文獻
    最早見于《司馬法·天子之義》:“賞不踰時,欲民速得爲善之利也;罰不遷列,欲民速覩爲不善之害也。”,強調賞罰的時效性對引導民衆行為的重要性。
  2. 曆史用例
    《晉書》中多次引用該詞,如《慕容垂載記》提到“奉命者賞不踰日”,《祖逖傳》亦載“其有微功,賞不踰日”,說明其在軍事獎懲中的實際應用。

三、用法與意義


四、相關詞彙


五、權威性說明

主要釋義來源為《司馬法》《晉書》等古籍,輔以現代詞典釋義。低權威網頁(4、5、7)内容與高權威來源一緻,可作補充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賞不踰時

賞不踰時(shǎng bú yú shí)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不超過規定的時間來欣賞。該成語由三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赤字旁的貝部,放鹿角的角部和步字底部的止部,總共有16畫。它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尚書大傳》中,出自《尚書·周書·休伯》。

《賞不踰時》這個詞的繁體字是「賞不踰時」,拆分部首和筆畫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賞不踰時》這個成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賞不越時」。由于語言的演變和書寫風格的變化,現代漢字往往會有一些不同。

一些示例句子:

1. 你看這幅畫,賞不踰時,就能體驗到大自然的美麗。

2. 我們要按照時間規定,賞不踰時地欣賞這場表演。

3. 這個節目很精彩,但請大家賞不踰時收看。

以下是一些與《賞不踰時》相關的詞語:

1. 賞心悅目

2. 美不勝收

3. 臨時抱佛腳

以下是與《賞不踰時》相反或相近意義的詞彙:

近義詞:賞心悅目、美不勝收

反義詞:踰時、遲到、超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