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服的意思、詭服的詳細解釋
詭服的解釋
(1).謂心口不一,與心志相違。《管子·法法》:“私議立則主道卑矣,況主倨傲易令,錯儀畫制,變易風俗,詭服殊説猶立?”《漢書·公孫弘傳》:“位在宰相封侯,而為布被脫粟之飯,奉祿以給故人賓客,無有所餘,可謂減於制度,而率下篤俗者也,與内富厚而外為詭服以釣虛譽者殊科。” 顔師古 注:“詭服,謂與心志相違也。”
(2).謂假意服罪。《宋史·嶽飛傳》:“諜冀緩死,即詭服。”
詞語分解
- 詭的解釋 詭 (詭) ǐ 欺詐,奸滑:詭稱。詭道。詭詐。詭辯(a.無理強辯;b.邏輯學上指似是而非的論證,如“詭詭論”)。 怪異,出乎尋常:詭異。詭怪。詭秘(隱秘難測)。詭谲。 責成:詭求(責求,索讨,如“詭詭
- 服的解釋 服 ú 衣裳:服裝。制服。 穿衣裳:服喪。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藥)。 作,擔任:服務。服刑。服兵役。 順從: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辯(舊指認罪書)。服膺(牢記在胸中,衷心信服)。
專業解析
詭服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詞,其具體釋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
奇異的服裝;與衆不同的服飾
- 釋義核心: 強調服飾的怪異、奇特、不合常規或與衆不同。
- 來源依據: 此義項主要源于對“詭”字本義“欺詐、怪異”和“服”字“衣服”義的結合理解。古籍中可見類似用法描述特立獨行的裝束。
- 例證參考: 如《後漢書·志·輿服上》雖未直接使用“詭服”一詞,但其中對服飾制度及“服奇者志淫”等觀念的記載,反映了古代對奇異服飾的關注與規範。後世文獻及詞典編纂(如《漢語大詞典》)明确收錄此義項,指稱那些引人側目的奇特衣着。
-
假意順從;僞裝降服
- 釋義核心: 強調表面裝作歸順、服從,實則心懷異志或另有圖謀。
- 來源依據: 此義項由“詭”字的“欺詐、虛僞”義與“服”字的“服從、降服”義組合引申而來。多用于描述政治、軍事或人際交往中的策略性僞裝。
- 例證參考: 曆史典籍中不乏此類行為的記載。例如,《資治通鑒》等史書在叙述政權更疊或軍事對抗時,常描述某些人物為保全實力或等待時機而采取的“詭服”策略,即暫時假意歸順強敵。《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亦明确将此“假裝服從”列為“詭服”的重要義項。
“詭服”一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屬于較為書面或古雅的詞彙。其含義需根據上下文精準判斷:既可指外在形式上奇異怪誕的服飾,也可指行為策略上虛假的順從或降服。理解其雙重含義有助于準确解讀古籍文獻及特定語境下的現代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詭服”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心口不一,與心志相違
指言行不一緻,内心真實想法與外在表現相矛盾。例如:
- 《管子·法法》中提到:“詭服殊説猶立”,強調違背本心的言行會導緻主道卑弱。
- 《漢書·公孫弘傳》以公孫弘為例,批評其表面節儉、實則“外為詭服以釣虛譽”的行為。
2.假意服罪
指表面上認罪,實則并非真心悔過。典型用例見于《宋史·嶽飛傳》,描述間諜“詭服”以延緩死刑的情形。
補充說明:
- 語境特點: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書面語,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 引申意義:可擴展至對虛僞行為的批判,如《公孫弘傳》中暗諷僞善者。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不同文獻中的解析,可參考上述來源的原始文本。
别人正在浏覽...
案紀百葉冰壸秋月補訂采衣草木蕭疏拆壁腳楚水巴山祠山神疊掌杜陵二禬子厄日妨克放行返老歸童奮末幹手高勝功苦狗下水乖亂光劭鴻鳥監收交部積草金钗十二驚仆九原可作極燭櫑葛擂石車棂檻馬耳東風漫天匝地門塞維克彌天蓋地莫測高深南面王内刑拍序平惠切字诎法人造闆上足施衿唰唰鼠腹蝸腸縮縮泰水讨差讨吃棍跳台滑雪吐瑞罔兩骛名項背相望小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