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ddle;halfway] [口]∶一半左右的地方;半中間;中部
那棵樹半中腰有一隻啄木鳥
(1).中間的位置。 郭小川 《昆侖行》詩:“我禁不住高聲大喊:‘準是到了 昆侖山 的半中腰!’” 茹志鵑 《新當選的團支書》:“ 小何 走到黑闆面前……舉起手,再加上踮起腳,還隻到黑闆的半中腰。”
(2).事情進程的中間。《 * 詞話》第二五回:“兩個打到半中腰裡都下來了,卻是 春梅 和 西大姐 兩個打。” 蔣光慈 《鴨綠江上》:“并且他倆老人家有時談話,倘若我倆在旁時,常常半中腰把話停止了,向我倆簌簌地流淚。”
“半中腰”是一個口語化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若需進一步了解方言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或文學作品中的用例。
半中腰是一個漢字詞語,由三個字組成。接下來我們将逐步揭秘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的寫法,以及給出一些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半中腰指一個人站立或坐立時,腰部傾斜,身體略微彎曲的姿勢。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物體處于未完全或半完成的狀态。
半中腰的構造分為三個字,分别是“半”、“中”和“腰”。其中,“半”的部首是“十”,它的筆畫數為二;“中”的部首是“丨”,它的筆畫數為一;“腰”的部首是“月”,它的筆畫數為十。
半中腰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它的繁體字寫作「半中腰」,相較于簡體字沒有太大變化。
在古時候,半中腰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它的基本意義和形狀與現代漢字相似,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其寫法變化不大。
1. 他站在樹下,半中腰,看向遠方。
2. 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未完全确定,目前僅處于半中腰的狀态。
組詞:半腰、中腰、半中、腰闆等。
近義詞:微蹲、半屈、微曲、半彎等。
反義詞:挺直、筆直、直立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