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膝行。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 陳丘子 見先生言切,恐二客慙,膝步而前曰:‘先生詳之。’”參見“ 膝行 ”。
“膝步”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指跪着向前行走,表示尊敬或畏服。這一行為起源于上古時期,常見于莊重的場合:
作為形容詞使用時,形容行動遲緩、畏縮不前的狀态:
需結合語境區分具體含義:在曆史文獻中多為禮儀動作,現代語境則偏向比喻義。引用古籍時需注意原典出處(如《莊子》《四子講德論》)。
膝步是一個成語,意為膝蓋和腳步。形容行走時膝蓋向内彎曲的樣子,比喻行走之遲緩。
膝步由“⺼”和“止”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4畫。
膝步最早出現在《紅樓夢》一書中。在這本中國古代經典小說中,有一段描述賈寶玉的夢境,其中用到了“膝步”這一詞語。
膝步的繁體字為「膝步」。
古時候,“膝步”這個詞語的寫法并不完全一樣。可以寫作“⺼艮”、“爾⺼旁”、“⺼用止”等不同的形式。
1. 他因年老體弱,行走時一拐一拐的,膝步十分緩慢。
2. 這個年輕人膝步敏捷,十分適合進行體育運動。
膝蓋、步伐、膝痛、膝關節、膝腫痛等。
蹒跚、蹒行
輕快、矯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