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rm and resolute] 形容毫不猶豫,堅決果斷
(甘)卓性不果決,且年老多疑。——《晉書·樂道融傳》
見“ 果決 ”。
亦作“ 果決 ”。1.果敢堅決;果斷。 晉 潘嶽 《西征賦》:“健 子嬰 之果決,敢讨賊以紓禍。”一本作“ 果決 ”。《隋書·地理志下》:“ 江都 、 弋陽 、 淮南 ……人性并躁勁,風氣果決。” 宋 歐陽修 《奉答子華學士》詩:“遲疑與果決,利害反掌間。” 茅盾 《子夜》十:“這麼想着的 吳荪甫 便用爽利果決的口氣對 費小胡子 下子命令。”
(2).果斷地決定。 宋 蘇轼 《與眉守黎希聲書》:“堂兄欲葬祖墳,為諸房人多,某既不敢果決,恐衆意難允也。” 宋 蘇轼 《與子由書》:“葬地弟請一面果決,八郎婦可用,吾無不用也。”
“果決”是一個形容詞,意為做事果斷、堅決,毫不猶豫,通常用來形容人在處理事情時态度明确、行動迅速的特質。
果斷性
強調在需要抉擇時能迅速做出判斷,不拖泥帶水。例如:“面對突發危機,他表現得非常果決,立即采取了應對措施。”
堅決性
側重于執行決定時的堅定态度,不受外界幹擾。例如:“她果決地拒絕了不合理的條件,維護了團隊的權益。”
若需要進一步探讨詞義或用法,可以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果決是一個動詞詞組,意思是堅定而果斷地做出決斷。它由兩個部分構成:果,讀音為guǒ,意為果實或果斷;決,讀音為jué,意為決斷或決心。
果決的拆分部首是:果雨部首和決雨部首。
果決的拼音筆畫分别為4畫和7畫。
果決一詞來源于古漢語,早在《莊子·齊物論》中就有相應的流傳。在古代繁體字中,果決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
以下是果決一詞的繁體字:果決。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果字在《說文解字》中的寫法為“楅”(bēi)。
例如: 他面對生命的選擇,毫不猶豫地果決了。
果決是一個非常常用的詞語,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使用,例如:果敢、果斷、果如、果真等等。
果決的近義詞包括:有決心、有魄力、有果斷等。
果決的反義詞包括:優柔寡斷、猶豫不決、遲疑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