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繡有辟邪神獸的旗幟。古代儀衛旗仗之一種。《隋書·禮儀志三》:“第三團,白絲連明光甲、鐵具裝、素纓拂,建辟邪旗。”《新唐書·儀衛志上》:“第一辟邪旗,左右金吾衛折衝都尉各一人主之,皆戎服大袍,佩弓箭、橫刀、騎。” 唐 杜牧 《杜秋娘》詩:“紅粉羽林杖,獨賜辟邪旗。”
“辟邪旗”是中國古代儀仗中的一種旗幟,主要用于宮廷或軍隊的儀式場合。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繡有辟邪神獸圖案的旗幟,屬于古代儀仗隊列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功能是象征威嚴、驅除邪祟。
唐代詩人杜牧在《杜秋娘》詩中寫道:“紅粉羽林杖,獨賜辟邪旗”,将辟邪旗與宮廷賞賜關聯,暗示其象征地位與祥瑞寓意。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其引申為“驅邪象征物”,但這一用法缺乏古籍直接佐證,可能為當代衍生解讀,需注意與曆史原意的區别。
提示:若需了解辟邪神獸的具體形象(如麒麟、獅等),可進一步提供朝代背景以便補充。
《辟邪旗》是指用來驅逐邪惡、祛除不祥的旗幟。它被認為具有驅邪避兇的作用,常常在古代寺廟、宮殿或家宅中挂起。
《辟邪旗》的部首是“辛”,總共包含9個筆畫。
辟邪旗最早在《山海經》中有記載,被描述為一種具有神秘力量的物品。
繁體字為「辟邪旗」。
在古代,辟邪旗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即「辟邪旗」。
1. 寺廟門前飄揚着一面辟邪旗,給人一種神聖莊嚴的氛圍。
2. 我把辟邪旗挂在了家門口,希望能夠祛除家中的不祥之氣。
辟邪、辟邪術、旗幟、驅邪除魔
驅邪旗、祛邪旗
招邪旗、吸邪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