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鼓的意思、津鼓的詳細解釋
津鼓的解釋
古代渡口設置的信號鼓。 唐 李端 《古别離》詩:“天晴見海檣,月落聞津鼓。” 宋 周邦彥 《夜飛鵲·别情》詞:“相将散離會,探風前津鼓,樹杪參旗。” 元 陳孚 《潇湘八景·遠浦歸帆》詩:“日落牛羊歸,渡頭動津鼓。”
詞語分解
- 津的解釋 津 ī 渡水的地方:津渡。關津。津要。問津。 口液,唾液:津液。津津有味。 汗:遍體生津。 滋潤,補:津潤。津貼。 中國天津市的簡稱。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鼓的解釋 鼓 ǔ 打擊樂器,圓柱形,中空,兩頭蒙皮:鼓樂(?)。鼓角(僶 )。大鼓。 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擊或拍打使發出聲音:鼓吹。鼓噪。 發動,使振作起來:鼓勵。鼓動。鼓舞。一鼓作氣。 高
網絡擴展解釋
“津鼓”是古代渡口用于傳遞信號的鼓具,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定義:古代渡口設置的信號鼓,主要用于指揮船隻停泊或啟航。通過擊鼓傳遞指令,類似現代交通信號。
發音與結構
- 拼音:jīn gǔ
- 注音:ㄐㄧㄣ ㄍㄨˇ
- 詞源:“津”指渡口,“鼓”為樂器兼信號工具,組合後特指渡口信號裝置。
文學用例
- 唐代詩詞:
- 李端《古别離》:“天晴見海檣,月落聞津鼓”,描繪渡口鼓聲與離愁。
- 陳孚《潇湘八景·遠浦歸帆》:“日落牛羊歸,渡頭動津鼓”,表現渡口傍晚的繁忙。
- 宋代詞作:
- 周邦彥《夜飛鵲·别情》:“探風前津鼓,樹杪參旗”,借鼓聲渲染離别場景。
曆史背景與功能
- 用途:協調船隻進出、提示天氣變化或緊急情況。
- 文化意義:成為詩詞中象征離别、時間流轉的意象,如清代汪兆镛詞中“念津鼓敲寒,銷損華年”。
“津鼓”是古代交通管理的重要工具,兼具實用與文學價值。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或曆史細節,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津鼓:一個古老詞彙的深刻涵義
津鼓(jīn gǔ)是一個古代漢字詞彙,具有豐富的内涵。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水”部,表示與水相關的事物,右邊是“鼓”部,表示打擊樂器。通過這兩個部首的結合,津鼓的意思可以解釋為“水中的音樂”或“在水邊演奏的樂器”。
根據字形分析,津鼓的筆畫總數為14畫。其中,“水”部的筆畫數為4,表示水的形狀;“鼓”部的筆畫數為10,表示鼓的形狀和構造。
津鼓這個詞在古代源于民間傳統音樂和舞蹈,是漢族文化的一部分。通過在水邊演奏樂器,人們希望能夠引起水神的注意,以祈求水的豐收和平安。津鼓這種樂器演奏形式代表了人們對水的感恩之情,并向神祗表達了他們的農業期望。
在繁體字中,“津鼓”的寫法依然保持不變,仍然由“水”部和“鼓”部組成。繁體字在結構形狀上更為複雜,表現了古代漢字在書寫方面的多樣性。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津鼓這個詞在古代常被寫成津彀,彀與鼓音相近,表示同樣的意思。這些古代的漢字寫法反映了漢字的演變和曆史的變遷。
以下是一些關于津鼓的例句:
-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我們都會在河邊奏響津鼓,慶祝元宵節。
- 傳統的津鼓演奏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和磨煉。
- 這個小鎮的民間藝人經常在河邊演奏津鼓,吸引了許多遊客。
一些與津鼓相關的組詞有:
- 津鼓舞:一種舞蹈形式,伴隨着津鼓的節奏。
- 津鼓藝人:精通津鼓演奏的音樂家或舞蹈家。
- 津鼓聲:指津鼓演奏時的音樂聲音。
近義詞:水樂、水鼓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