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累的意思、無累的詳細解釋
無累的解釋
(1).不牽累;沒有牽累。《左傳·隱公十一年》:“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可謂知禮矣。” 宋 王安石 《到家》詩:“身閒自覺貧無累,命在誰論進有材。”
(2).無所挂礙。 唐太宗 《大唐三藏聖教序》:“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故以智通無累,神測未形。” 宋 何薳 《春渚紀聞·有道之器》:“以無累之神,合有道之器,宮商蹔離,不可得已。”
詞語分解
- 無的解釋 無 (無) ú 沒有,與“有”相對;不:無辜。無償。無從(沒有門徑或找不到頭緒)。無度。無端(無緣無故)。無方(不得法,與“有方”相對)。無非(隻,不過)。無動于衷。無所適從。 有 筆畫數:; 部首
- 累的解釋 累 é 〔累累〕.連續成串,如“果實累累”;.頹喪的樣子,如“累累若喪家之犬”。 〔累贅〕.多餘,不簡潔,如“文字累累”;.使人感到多餘或麻煩的事物,如“負重登高,不勝累累”(“ 贅”均讀輕聲)。 乏
專業解析
“無累”是一個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在古籍和特定語境中仍有出現。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指不受牽絆、沒有拖累的狀态。其中:
- “無”:否定詞,表示“沒有”。
- “累”(lèi):本義指繩索纏繞,引申為牽累、負擔、麻煩(如《莊子·天下》中“不累于俗”)。
二、引申含義
- 精神超脫:指心境不為外物所束縛,達到超然自在的境界(如《莊子·刻意》:“無累則正平”)。
- 行為自由:行動不受世俗規則或物質條件限制(如《漢書·揚雄傳》中“惟寂惟寞,守德之宅”體現的避世無累思想)。
- 生活簡約:物質需求簡單,不因外物增添煩惱(如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歸隱即求無累)。
三、古籍例證
- 《莊子·天道》:“知天樂者,無天怨,無人非……無累矣。”
(意為通達天道者,不受外界非議牽累)
- 《宋書·謝靈運傳》:“遺情市朝,永志丘壑。”
(表達放棄官場名利、歸隱山林以求無累的心志)
四、現代應用
多用于形容心境澄明、淡泊名利的狀态(如“修身養性,以求無累”),常見于哲學讨論或文學創作中對理想人格的描繪。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 王力.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14.
- 郭錫良. 《古代漢語》.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
網絡擴展解釋
“無累”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wú lěi(“累”在此處讀第三聲),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 不牽累;沒有牽累
指不受外界事物或責任的拖累,強調身心輕松的狀态。例如:“身閑自覺貧無累”(出自王安石《到家》詩)。
- 無所挂礙
形容心境豁達,無世俗牽挂,如“智通無累,神測未形”(《大唐三藏聖教序》)。
二、詳細分析
- 構詞解析
“無”表示否定,“累”指負擔、牽絆,組合後字面意為“沒有負擔”。
- 語境差異
可描述具體生活狀态(如經濟、工作無壓力),也可形容精神層面的超脫(如無挂礙、豁達)。
三、使用場景
- 生活狀态
如“生活無累”“貧無累”,強調物質或責任上的輕松。
- 精神境界
如“廓然無累”(傅雷家書例句),指修養極高者超脫世俗紛擾。
四、例句參考
- 傅雷家書:“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
- 《左傳》:“相時而動,無累後人。”
五、總結
“無累”既可用于客觀描述無負擔的狀态,也可表達主觀心境的自在,常見于文學或哲理性表述中。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等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坳窪報銷兵糧博觀不俟駕蔔正镵膚查賬楚酷眈研鄧家無子掉過兒盯梢丢盹堕業二事飛災豐折浮漚闳妙黃金印毀熸魂床徼亭解纜盡先軍具局天扣地踞牙軖車款問昆友癞瘡淚容李冰烈火乾柴龍涎香綠雲馬戲銘辭名田瓶竭罍恥破陸續牽位情招秋女曲台商霖壽衣死得其所搜刮素來貪驩抟力蜿蜿圍牆微旨線道小寵效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