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委婉地規谏。《詩·周南·關雎序》:“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 鄭玄 箋:“譎諫,詠歌依違不直諫。”《孔子家語·辯政》:“忠臣之諫君有五義焉:一曰譎諫,二曰戇諫,三曰降諫,四曰直諫,五曰風諫。” 宋 張戒 《歲寒堂詩話》卷下:“至于‘鶴駕通宵鳳輦備,雞鳴問寝龍樓曉’,雖但叙一時喜慶事,而意乃諷 肅宗 ,所謂主文而譎諫也。” 郭紹虞 《中國文學批評史》六七:“由溫柔敦厚言,所以重在比興,重在蘊蓄,重在反複唱歎,重在婉陳,重在主文谲谏。”
“谲谏”是一個漢語詞彙,指以委婉、含蓄或間接的方式對君主、尊長進行勸谏,避免直接批評。以下是詳細解釋:
“谲谏”是中國古代語言藝術與政治智慧的體現,融合了文化傳統中的禮儀觀念和溝通策略。若需進一步了解其曆史應用或文學案例,可查閱《詩經》注疏或相關史學文獻。
谲谏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誠實而直言規勸。形容一個人說話直率、坦誠,毫不回避真相。
谲谏由貝部和言部組成。
貝部:表示美好事物的象形字。
言部:表示說話、語言的意思。
谲谏總共有12個筆畫。
谲谏的古字形為諫,由繁體字「諫」演變而來。
在古代,漢字寫法較為繁複,「谲谏」的古字形為「諫」,是由讠、口、王、從、言、冖六個部分組成。
1. 他對不道德的行為毫不畏懼地提出了谲谏。
2. 如果你真心想幫助她,就請給她一些建設性的谲谏意見。
1. 谏言:指規勸或忠告的話語。
2. 谏诤:表示直率地規勸和反對。
1. 規勸:表示說服他人放棄錯誤行為,改正錯誤。
2. 勸告:表示給予忠告、建議。
3. 忠言:表示真實、誠實而直接的忠告。
1. 僞善:表示假裝善良或虛僞的行為。
2. 假話:指不真實的陳述和虛假的言辭。
3. 掩飾:指掩蓋真相或隱藏事實的舉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