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泊。《後漢書·逸民傳·法真》:“幽居恬泊,樂以忘憂。”《三國志·魏志·管甯傳》:“ 寧 清高恬泊,拟跡前軌,德行卓絶,海内無偶。”《晉書·儒林傳·杜夷》:“少而恬泊,操尚貞素。” 宋 梅堯臣 《趙秘校見訪》詩:“應此識恬泊,曾匪慢爾賓。”
“恬泊”是由“恬”與“泊”組成的複合詞,在漢語中表示心境平和、不慕名利的狀态。《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淡泊甯靜,不追求世俗名利”,《漢語大詞典》則從詞源角度指出其源于古漢語,如《莊子·刻意》中“恬惔寂漠”與《後漢書·張衡傳》“泊乎無為”的意境融合。
構詞學角度分析:“恬”取《說文解字》“恬,安也”之本義,指内心安定;“泊”則承《玉篇》“泊,無為也”之解,強調對外物的超然态度。二字疊加構成遞進式語義場,既包含内在的平靜,又延伸出對外在名利的疏離感。
該詞與“淡泊”存在語用差異:現代語料庫數據顯示,“恬泊”多用于文學語境,如冰心散文《寄小讀者》中“恬泊如山中老僧”的比喻;而“淡泊”更側重對物質欲望的克制。這種差異使“恬泊”在表達超脫境界時更具詩意色彩。
“恬泊”是一個形容詞,讀音為tián bó,主要用來形容人的心态或生活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查閱《後漢書》《三國志》等文獻原文。
辦法别番倒駁樂代北黨引等夷之志調聲葉律诋攻斷腸草多方百計仿生學分封制服官改蔔幹渣渣根枑光碟嘿記活腳竹枕交集交戰國瘕症結點結驷列騎金剛骨驚詭警問冏寺雞皮疙疸坎懔筐柳蠟人買功南容泥金萬點儗似貧苦披詳全福曲腔乳脂搔爬山河燒犀觀火繩梯升險失旦雞勢居屬令速末水逃石條答缇齊頽靡歪蹄潑腳王侯文不對題五齑嗚噎相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