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身的意思、遁身的詳細解釋
遁身的解釋
(1).猶隱居。《後漢書·荀淑韓韶等傳論》:“ 漢 自中世以下,閹豎擅恣,故俗遂以遁身矯絜放言為高。” 李賢 注:“放肆其言,不拘節制也。《論語》曰:‘隱居放言。’”《魏書·李諧傳》:“ 盧 遁身於東掖, 荀 窘迹於南羅。”
(2).謂用遁形術隱藏身體。評彈《白蛇傳·發配》:“他勿曉得 白秀英 這辰光早已遁身在一邊,将 王十千 變成自己的模樣。”
詞語分解
- 遁的解釋 遁 ù 逃避,躲閃:遁去。遁辭。遁世。遁北。 隱,消失:遁迹。遁隱。 逃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身的解釋 身 ē 人、動物的軀體,物體的主要部分:身軀。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樹身。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獻身。 親自,本人:自身。親身。身教。身體力行。 統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坣 )。身敗名裂
專業解析
“遁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隱藏身體、逃避自身。具體釋義如下:
-
字面本義:
- “遁” 指逃避、隱匿、離開;
- “身” 指身體、自身、形體。
- 因此,“遁身”最直接的意思是将身體隱藏起來,使自己消失或不被發現。這通常是為了躲避災禍、危險、追蹤或不願面對的人事。例如:“他為了躲避仇家追殺,遁身山林多年。”
-
引申義/抽象義:
- 隱身、匿迹: 指不顯露行蹤,保持低調或神秘狀态。例如:“這位高人喜歡遁身市井,過着普通人的生活。”
- 避世、隱居: 指主動離開世俗社會,選擇歸隱的生活方式。例如:“厭倦了官場傾軋,他決定遁身田園,寄情山水。”
- 逃避責任或現實: 在更抽象的層面,有時也指逃避應承擔的責任或不願面對的現實處境。例如:“面對困難,他選擇了遁身而非積極解決。”
權威來源參考:
- 據《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遁身”詞條釋義為:“猶隱居。亦指藏身。” 該詞典是漢語詞彙研究最具權威性和綜合性的工具書之一,其釋義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和可靠性。
- 在古典文獻中也有使用,如《後漢書·逸民傳序》提到隱士們“或隱居以求其志,或回避以全其道,或靜己以鎮其躁,或去危以圖其安,或垢俗以動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清。然觀其甘心畎畝之中,憔悴江海之上,豈必親魚鳥樂林草哉?亦雲性分所至而已。” 其中“回避以全其道”即包含“遁身”避世以保全志向節操的含義。
“遁身”一詞主要強調主動或被動地隱藏自身形體或行蹤,以達到逃避、隱居或保全的目的。其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語境來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
“遁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
“遁”意為逃避、躲避,“身”指身體或自身,合指通過隱藏或逃離的方式避開危險、困境或煩惱。
例如:評彈《白蛇傳》中“白秀英早已遁身在一邊”,即用遁形術隱藏身體。
-
引申義
- 隱居避世:指主動脫離世俗,如《後漢書》提到“遁身矯絜放言為高”,描述士人因不滿宦官專權而隱居。
- 抽象化應用:現代語境中可比喻逃避問題,如“騙子無處遁身”。
二、使用場景
- 具體行為:描述物理隱藏,如“用遁形術隱藏身體”(道教或文學中的神秘色彩)。
- 抽象情境:表達避開壓力或複雜環境,如“遁身于高樓”暗指尋求獨處空間。
三、文獻依據
該詞在《後漢書》《魏書》等古籍中均有記載,印證其曆史淵源。現代用法則擴展至比喻義,體現語言演變。
别人正在浏覽...
百瑞百慝拜氈伯鸾德耀層台成羣結夥楚莊王粗論打劫多極世界發華飛必沖天浮想各抒己見歸嬉耗蕩壺尊家道蔣經國交伐腳影較正假飾金蘭契金鄰積膳跨業睽辭老橛話兒老玉米離館露苗毛物門床馬道妙瞬鬧亂判明皮襖破舊立新齊名耆賢犬馬之力融風戎寄乳萼三郤掃箒星上乘射像攝像機史班守固廷疏豚犬屯駐煨塵蚊響碔石系臂紗禊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