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徵的意思、遐徵的详细解释
遐徵的解释
谓对远处或以往的事物加以考察。 唐 周鍼 《登吴岳赋》:“遐徵众岳,式并嶐崇。” 唐 张叔良 《五星同色赋》:“逖览传记,遐徵休咎。”
词语分解
- 遐的解释 遐 á 远:遐方。遐心。遐观。遐迩(远近)。遐举(进行;远扬)。遐想。 长久:遐龄。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 徵的解释 徵 ǐ 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 徵 ē 见“征”③徵⑦。 笔画数:; 部首:彳;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遐徵”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构成它的两个字“遐”和“徵”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
-
本义:远行;远征
- 遐 (xiá):本义指遥远、长久。引申为“远去”、“远行”。
- 徵 (zhēng):本义指召集、征召(如征兵)。引申为“远行”、“出征”。
- 组合义:两个字都有“远行”的意思,组合成“遐徵”后,核心含义是指到遥远的地方去,通常指长途跋涉、远征或远行。这个意义强调的是空间距离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
- 例证:在古籍中,“遐徵”常用来描述将士出征远方或使者长途跋涉。例如,《后汉书·卷八十五·东夷列传》中提到夫余国时,有“遐徵”一词形容其地理位置偏远,需远行而至(此处“遐徵”可能更侧重描述“遥远征途”或“远方的征途”)。《汉语大词典》亦收录此义项。
-
引申义:远大的抱负或追求
- 由“远行”、“远征”的具象意义,可以引申出更抽象的含义。指追求高远的目标、实现宏大的志向或抱负。这种追求如同一次精神或事业上的“远征”,路途遥远且充满挑战。
- 例证:在一些文学或论述性文本中,“遐徵”可用来形容士人或贤者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理想和孜孜以求的精神状态。例如,清代文人笔下可能用“遐徵”来形容士人不畏艰难、追求圣贤之道的决心。
“遐徵”一词的核心含义是远行、远征,强调空间距离的遥远和行程的艰巨。由此引申,它也常用来比喻追求远大的目标、抱负或理想,带有一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意味。它是一个较为典雅的古语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籍或仿古的文学作品中。
参考来源:
- 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对“遐”和“徵”字条的解释及“遐徵”词条的归纳。
- 古籍用例参考《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等历史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遐徵”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分析:
一、作为成语的基本含义
-
字面解释
- 遐:指“远方”,如“遐迩闻名”中的“遐”。
- 徵:意为“征兆、迹象”,如“徵兆”一词。
组合后表示“远方传来的消息或预示性迹象”,常用于描述带有预示性的信息或事件。
-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例如,长期努力未见成果时,突然收到远方来信告知机遇,此信可称为“遐徵”。
二、古代文献中的延伸含义
在唐代诗赋中,“遐徵”另有“考察远处或历史事物”之意,如:
- 周鍼《登吴岳赋》:“遐徵众岳,式并嶐崇。”(意为考察众山之高峻)。
- 张叔良《五星同色赋》:“遐徵休咎”(指探究吉凶的征兆)。
三、其他相关解释(需谨慎参考)
部分低权威性资料提到“遐徵”可指“远行、远征”,例如:
- 陆游《宝剑吟》:“慨然思遐征”(表达远征的豪情)。
但此用法多写作“遐征”(“征”为“远行”义),与“徵”的“征兆”义需区分。
- 主流含义:远方传来的预示性消息(成语用法)。
- 文献含义:考察远方或历史(古代诗赋语境)。
- 注意:需结合具体文本区分“遐徵”与“遐征”,避免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奥说百卉千葩白浄白相抱恨终天兵卫鼻青眼乌长嘶承荷城守怆慌诞漫煅粉多亏蛾类二政繁夥飞音亘天弓父公马桂殿何妥车候火火箭兼葭秋水简默杰士鲫瓜子军援控制器口腕澜汍淩晷丽樵砻厉芦柴罗浮磨镜石木通披袄痞蹇乾居迁爵情灵秦铜荣侍上下班沈渍说得过去桃源通准顽卤惟城五侯鲭无友罅洞下古黠戛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