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容敬慎貌。濟,通“ 齊 ”。語出《詩·小雅·楚茨》:“濟濟蹌蹌,絜爾牛羊。” 清 王韬 《淞濱瑣話·田荔裳》:“賓客濟蹌,冠裳畢集。向時納女,遠不能及。”
“濟跄”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儀态莊重、舉止恭敬的群體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多用于古文或正式場合,如描寫曆史人物群像(如唐代文臣武将濟濟跄跄)、慶典或儀式中的賓客()。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常見于文學創作或引用古典文獻時,需結合語境理解其莊重、肅穆的意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詩經》及清代文學作品。
《濟跄》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幫助、扶持傾斜的人”。
《濟跄》的拆分部首為“水”和“足”,共14畫。
《濟跄》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齊物論》中的一句話:“濟濟乎,人道焉!我道既濟,天下為我的道;濟濟乎,人道焉!物道既濟,天下為我的物。”其中,“濟濟”一詞有扶持的意思。
《濟跄》的繁體字為「濟蹌」。
在古時候,漢字《濟跄》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意思相同。
他是我的朋友,我要濟跄他度過難關。
濟困扶危、濟世安人、濟貧拔苦
救助、扶持、助人、扶貧
抛棄、冷漠、忽視、對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