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易·同人》:“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後以“先號後笑”指命運先兇後吉。 南朝 梁 劉孝标 《辯命論》:“然命體周流,變化非一,或先號後笑,或始吉終兇;或不召自來,或因人以濟。”
(2).指文章或著作結尾比開頭精彩。 清 錢謙益 《與嚴開正書》:“所最可惜者,本是通經著述之書,卻言為舉業而作,先之以标題舉業,繼之以别論經義,先號後笑,曲終奏雅,高明之士一見講章面目,不待終卷已欠申恐卧矣。”
“先號後笑”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xiān hào hòu xiào,其核心含義是形容情感或境遇由悲轉喜的戲劇性變化過程。具體解釋如下:
字面與引申義
“號”指大聲痛哭,“笑”指喜悅歡笑。字面指先痛哭後歡笑,引申為起初遭遇悲痛或困境,後來轉為喜悅或順遂。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1卷,第123頁)
情感轉折的象征
強調人生境遇或情感狀态的劇烈轉變,常隱喻“悲極生樂”或“否極泰來”的哲學觀念。
來源:《成語源流大辭典》(中華書局,2018年修訂版,第567頁)
此成語源自《周易·同人》:
“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意為:志同道合者起初因阻隔而痛哭,後因戰勝困難相聚而歡笑。
來源:《周易譯注》(黃壽祺、張善文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89頁)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先號後笑:形容從悲傷轉為歡喜。
(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420頁)
《漢語成語考釋詞典》
原指因阻隔而悲,因通達而喜;後泛指境遇由壞轉好。
(劉潔修著,商務印書館,2009年,第876頁)
古典用例:
唐代劉禹錫《贈澧州高大夫司馬霞寓》詩:“先號後笑皆垂名”,喻指曆經磨難終獲成功。
來源:《全唐詩》(中華書局,1999年整理版,卷354)
現代語境:
公司曆經破産危機,最終扭虧為盈,員工們無不感歎這是一段“先號後笑” 的曆程。
成語蘊含“物極必反”的辯證思想,與《周易》“否極泰來”一脈相承,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對逆境與順境轉化的深刻認知。
來源:《中國成語哲學》(張岱年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203頁)
“先號後笑”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多個角度解析:
命運先兇後吉
源自《周易·同人》卦九五爻辭:“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這裡描述經曆困境後迎來轉機,類似“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哲理,如南朝劉孝标《辯命論》中引用此典。
文采結構之妙
引申為文章或著作的結尾比開頭更精彩,形成“曲終奏雅”的效果。清代錢謙益曾以此評價著述,強調精彩收尾的重要性。
部分典籍(如《後漢書》)提到類似成語“先笑後號”,含義相反,需注意區分。
若需更深入解析,可參考《周易》原文或清代學者對文法的評述。
叆叆邦籍便官鄙惡兵式操擘齧補還慘爾镵膚撤防達財大母指洞見肺腑惡日發放梵輔天芳草天涯甘臘供享詭駁軌物河傳壞人監市履狶教皇攪雜交子禁寶驚嘬嘬浸泡金砂決一雌雄匡郭窺圖鸾鳳紙淪賤羅千滿臉春風馬匹馬蛇菜泥菩薩過江泮渙偏疼平壹屏逐婆娑沒索紗子勝情食不重肉守土有責四辟堂皇套繩桃葉田頭同道萎折五谷囊戊寅象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