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頭軍的意思、黃頭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頭軍的解釋

以黃帕包頭的軍隊。《新唐書·楊行密傳》:“又并 盱眙 、 曲溪 二屯,籍其士為‘黃頭軍’,以 李神福 為左右黃頭都尉,兵鋭甚。”《新唐書·王式傳》:“ 忠武 戍卒服短後褐,以黃冒首,南方號曰‘黃頭軍’,天下鋭卒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黃頭軍是唐代一支由回纥(回鹘)人組成的精銳部隊,因其士兵頭戴黃帽或纏黃巾作為标識而得名。該軍隊在唐代中後期的軍事活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在平定安史之亂中貢獻顯著。

一、核心釋義與起源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黃頭軍”特指唐代回纥騎兵部隊,其名源于士兵頭飾的黃色特征。回纥部族尚黃,以黃色為尊貴象征,故軍隊以“黃頭”為號。該部隊以骁勇善戰著稱,擅長騎射,是唐廷借重的邊防與平叛力量。

二、曆史背景與軍事作用

安史之亂(755—763年)期間,唐肅宗為平定叛軍,向回纥借兵。回纥葛勒可汗派遣精銳騎兵援助唐軍,因頭戴黃帽被稱為“黃頭軍”。據《新唐書·回鹘傳》載,至德二年(757年),黃頭軍參與收複長安、洛陽的戰役,其沖鋒陷陣的戰鬥力為唐軍扭轉戰局提供了關鍵支持。此後,黃頭軍長期駐守唐邊境,協助防禦吐蕃等外患。

三、文化影響與文學記載

黃頭軍的形象亦見于唐代文學作品。杜甫在《悲陳陶》中寫道“黃頭奚兒日向西”,提及黃頭軍士兵;李益《登夏州城觀送行人賦得六州胡兒歌》中“六州胡兒六蕃語,十歲騎羊逐沙鼠”亦暗指其部族背景。這些詩句印證了黃頭軍在唐代社會中的辨識度及其民族特性。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新唐書·回鹘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3.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古代戰争史》(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4. 《全唐詩》杜甫、李益詩注(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黃頭軍是唐末五代時期以黃帕裹頭為标志的精銳軍隊,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 指以黃色頭巾或黃帕包裹頭部的軍隊,名稱源于其鮮明的裝束特征。

二、曆史背景 由唐末淮南節度使楊行密麾下名将李神福組建,最初為對抗孫儒叛軍而訓練。公元892年孫儒率十萬大軍南下時,李神福建議楊行密采用堅壁清野戰術,最終以黃頭軍為核心擊潰敵軍。

三、軍事特點

  1. 兵種定位:專為江淮河網地形打造的輕步兵,機動性強于重甲部隊。
  2. 戰術職能:常作為突擊隊和敢死隊使用,《新唐書》記載其"兵銳甚",被列為"天下銳卒"。
  3. 兵員構成:整合盱眙、曲溪兩地屯兵組建,後發展為楊吳政權核心戰力。

四、史書記載 《新唐書》兩處明确記載:

五、曆史影響 作為五代時期江淮地區最強輕步兵,助楊行密奠定吳國基業,其戰術模式對南方軍事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注:更詳細史料可參考《新唐書》相關列傳及《資治通鑒》唐紀部分。

别人正在浏覽...

辦報本采叱怪吃交賜戟次家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電車點綴吊幕掉色抵擊獨辟獨行獨斷二王廟發豎奉系軍閥簠簋不修該派告擾詭色貴星害人晎晎家常話戢斂計取九崖棘鍼科具象煉之未定俚辭臨搨六轉兒龍腦香龍山佳會毛巾夢刀前準黥面山岰删省沈憂是件十六羅漢師王書卷氣堂帖子探細條寫剔抽禿刷停停當當痌傷窩藏武皇毋望之禍挦毛犀帶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