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清濟的意思、清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清濟的解釋

濟水 清澈,詩文中常與濁 河 并舉,用以喻忠正。《戰國策·燕策一》:“吾聞 齊 有清 濟 、濁 河 ,可以為固。”《文選·謝朓<始出尚書省>詩》:“紛虹亂朝日,濁 河 穢清 濟 。” 李善 注:“ 孔安國 《尚書》注曰:‘ 濟水 入 河 ,并流十數裡,清濁異色,混為一流。’亦喻讒邪之穢忠正也。” 唐 杜甫 《寄狄明府博濟》詩:“ 狄公 執政在末年,濁 河 終不污清 濟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清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含義指清澈的濟水(中國古代一條重要的河流)。其詳細解釋如下:

  1. 核心釋義:

    • 清澈的濟水。 “清”指水質清澈透明,“濟”指濟水這條河流。該詞常與“濁河”(指黃河)并稱,用以形容濟水清澈的特質,并與黃河的渾濁形成鮮明對比。這反映了古代濟水水質優良的特點。例如:“清濟濁河”成為形容這兩條相鄰河流不同水質的經典表述。
  2. 出處與經典用例:

    • 其源頭可追溯至先秦文獻。最著名的記載見于《戰國策·燕策一》:“吾聞齊有清濟、濁河,可以為固。” 這裡蘇代(或蘇秦)遊說燕王時,提到齊國擁有清澈的濟水和渾濁的黃河作為天然屏障,形容其地理優勢。
    • 《水經注·濟水》引用了大量前代文獻描述濟水,雖未直接組合“清濟”一詞,但多處記載強調了濟水的清澈特性(如引《呂氏春秋》稱濟水“水清”),為“清濟”的意象提供了背景支撐。
    • 後世文人亦常沿用此意象,如唐代詩人李德裕的詩句中也曾化用“清濟”的概念。
  3. 詞義演變與象征:

    • 由于濟水在古代的重要地位(曾為“四渎”之一,獨流入海)及其清澈的特點,“清濟”逐漸超越了單純的地理水文描述。
    • 象征意義: 它可以象征高潔的品格、清明的政治或美好的環境。與“濁河”相對,常被用來比喻清流與濁流、清廉與貪腐等對立概念。
  4. 用法示例:

    • 地理描述: “齊地方二千餘裡,帶甲數十萬,粟如丘山… 有清濟、濁河,足以為限。”(《戰國策·燕策一》)
    • 象征比喻: (後世用法)如形容某地環境優美可用“仿佛清濟之濱”;形容士人操守高潔可用“志若清濟”。

權威參考來源:

需注意:

網絡擴展解釋

“清濟”是一個具有文學象征意義的漢語詞語,其含義及用法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

“清濟”指濟水清澈的特性。在詩文中常與“濁河”并列出現,形成鮮明對比,用以比喻忠正之士的高潔品格。例如《戰國策·燕策一》提到“齊有清濟、濁河,可以為固”,将清澈的濟水與渾濁的黃河并提,暗喻國家依靠忠正之士而穩固。

二、文學象征

  1. 忠正高潔的意象
    如唐代杜甫《寄狄明府博濟》詩句“濁河終不污清濟”,以濟水不受渾濁河水污染,象征狄明府在亂世中堅守清廉正直的品格。
  2. 對比修辭手法
    南北朝謝朓在《始出尚書省》中寫道“濁河穢清濟”,通過清濁對比,暗喻讒邪之人對忠良的污蔑。

三、曆史背景

濟水是古代“四渎”之一(與長江、黃河、淮河并列),因其獨特的“清濁分流”現象(與黃河交彙後仍保持清澈一段流程),成為文人寄托理想品格的載體。

四、注意事項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清濟”解釋為“清潔+救濟”,此說法缺乏古籍依據,可能是對詞語的誤讀,建議以古典文獻中的用法為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濟水的地理特征或相關典故,可參考《戰國策》《水經注》等古籍,或查閱權威曆史地理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八六子鮑老柸筊背影部率倉皇失措長條子轈車成敗利鈍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從中作梗翠羽盜竽鬥拔風禽風人風壇焚黃伏龍鳳雛高末冠簪骨鼻詭反國信果證毀容穢汙活銷銷簡脫椒塗金粟紙虧累略勝一籌輪機手落夜曼綽謾都謌鳴蟬鳴金收軍沐猱鳥注排沫蓬間雀披帙青鹢輕嘴薄舌取水弱歲上德賞慰沈謀重慮退魚跎背外強中幹霞冠仙術閑田霞鮮息贲斜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