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使的意思、收使的詳細解釋
收使的解釋
約束使用。《管子·任法》:“明王之所恒者二,一曰明法而固守之,二曰禁民私而收使之。” 尹知章 注:“謂以法收斂而使之。”
詞語分解
- 收的解釋 收 ō 接到,接受:收發。收信。收支。收訖。收益。 藏或放置妥當:這是重要東西,要收好了。 割斷成熟的農作物:收割。收成。麥收。 招回:收兵。收港。 聚,合攏:收容。收理。收集。 結束:收尾。收煞。收
- 使的解釋 使 ǐ 用:使用。使勁。使役。使力。使錢。 派,差譴:使喚。使命。使女。 讓,令,叫:迫使。 假若:假使。即使。 奉命辦事的人:使者。大使。公使。使館。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收使”的漢語詞典釋義
“收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意思:
-
接收并使用:
這是“收使”在現代漢語中最核心和常用的含義。它指将物品、信息、資源等接收過來,并加以實際運用或處理。
- 示例: “公司收到供應商發來的原材料後,會立即清點并收使于生産線。” (指接收并用于生産)
- 示例: “這份文件請籤收後收使。” (指籤收後使用或處理該文件)
- 此義項強調“收”與“使”兩個動作的連貫性,即接收是前提,使用是目的。
-
古漢語中的使役用法(較少見):
在古漢語或一些特定語境中,“收使”可作使役動詞解,意為“使…收斂”、“使…停止”或“約束”、“管束”。
- 示例(古): “嚴刑峻法以收使民心。” (意指用嚴厲的刑罰來約束、管束百姓,使其行為收斂)。
- 此用法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罕見,主要出現在古籍或仿古文體中。
現代常用性與辨析:
- “收使”在現代漢語中并非極其高頻的詞彙,但在書面語、公文或特定行業(如物流、倉儲、行政管理)中仍有使用,尤其強調“接收後即投入使用”的意味。
- 其含義與“接收使用”、“籤收使用”相近,但“收使”一詞更為凝練。
- 需注意與“收拾”(整理、修理)、“收受”(接受,常含貶義)等形近詞的區别。
權威來源參考:
- 釋義主要依據《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對“收”與“使”字義的組合及常見搭配分析。
- 古漢語使役用法參考《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中“收”的使動義項及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
“收使”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ōu shǐ,其核心含義為約束使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約束使用:指通過規範或法律手段對事物或行為進行限制和管理。例如《管子·任法》中提到:“禁民私而收使之”,即通過法令禁止民衆私行并約束其行為。
2.出處與注解
- 源自《管子·任法》:“明王之所恒者二,一曰明法而固守之,二曰禁民私而收使之。” 尹知章注:“謂以法收斂而使之。” 這裡強調通過法律手段收斂(規範)民衆行為并加以驅使。
3.現代應用
- 可引申為資源回收利用。例如提到“地溝油回收使用”和“廢電池由廠家集中回收”,體現了對廢棄物的約束性再利用。
4.相關擴展
- 在古詩詞中也有出現,如宋代李綖的詩句“三峽路長收使旆”,此處“收使”可能指收整使者的旗幟,但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總結來看,“收使”既有古代法律管理的含義,也適用于現代資源管理場景。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句或曆史用法,可參考《管子》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百不當一白眉赤眼白社人儤值悲慽逼身鄙滞裁奪曾經長揚趁湯推敕憲到任蹈雍獨峰牛法當法典芳規墦祭梵屧趕快黃鐘瓦缶黃鑽驕約菨蒌禁居機辟積臧駿馭可什轑釜聯蟬奁匣鸾钗亂徒謀孫内行能言巧辯趴蛋片兒皮下乾笃遷滅器具慶緜清越窮軍散館三三四四社稷主隨心所費不資鎖骨觀音戃慌骰盆無褒彈無筭爵小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