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百吏的意思、百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百吏的解釋

指公卿以下衆官。《國語·周語上》:“王乃使司徒鹹戒公卿、百吏、庶民。”《荀子·強國》:“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韓詩外傳》卷六:“如是則羣下百吏,莫不脩己,然後敢安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百吏”是漢語中的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指公卿以下的各級官吏,泛指朝廷或地方官府中的衆多官員。例如《荀子·強國》提到“百吏肅然”,形容官吏們恭敬守職的狀态。

2.詞源與古代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先秦文獻:

3.現代引申義

在當代語境中,“百吏”被比喻為官僚主義現象,暗含對機構臃腫、行政效率低下的批評。例如描述政府部門層級繁多、辦事拖沓時,可用“百吏”借古諷今。

4.使用場景

5.與其他詞彙的關聯

與“百官”近義,但“百吏”更側重中下層官吏,而“百官”可涵蓋公卿高官。例如《戰國策》中“百吏”與“庶民”對舉,體現其行政執行者的定位。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國語》《荀子》等典籍原文,或關注現代政論中對官僚體系的類比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百吏一詞意思: 百吏(bǎi lì)一詞在古代漢語中指的是衆多的官吏。它包含了對大量政府官員的泛稱,表達了政府機構中的各種職位和身份。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百吏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白”和“口”。其中,“白”是37畫的部首,“口”是3畫的部首。“白”意為白色,同時也是一個漢字的部首之一,表示古代與人相關的含義。“口”意為嘴巴,也是一個漢字的部首之一,表示與口相關的含義。 來源: 百吏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史記》是一部中國古代史書,由司馬遷撰寫,記載了從上古到戰國時期的曆史。在這部史書中,秦始皇統治時期的官員被統稱為百吏。 繁體: 百吏的繁體字為「百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百吏這個詞的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由于古代漢字的演變,字形會有一些差異。但是在現代漢字中,百吏的寫法是一緻的。 例句: 1. 古代的百吏在政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百吏們在訓練和監督下為國家服務。 組詞: 百壽(bǎi shòu),百貨(bǎi huò),百科(bǎi kē)。 近義詞: 官員,官吏,仕宦。 反義詞: 百姓,民衆,平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