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记·中庸》:“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 郑玄 注:“下谓臣也。” 朱熹 集注:“下焉者,谓圣人在下,如 孔子 虽善於礼,而不在尊位也。”后以“下焉者”指次等者。 宋 吴如愚 《准斋杂说·五累说》:“下焉者困而不学,虽无所知见,而此心以不明为累,所谓下愚也。” 宋 林景熙 《洗心录序》:“上焉者,不待劝戒,而自为善;下焉者,虽有劝戒,而不能已其为恶。”
“下焉者”是一个源自儒家经典的词汇,其含义与地位、层次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源与经典出处
2. 基本含义
3. 语义结构
4. 使用场景
5. 现代理解
“下焉者”以经典文献为根基,从特指臣子阶层演变为广义的次等者概念,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指代对象。
《下焉者》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处在下面的人或物,即位于较低位置的人或事物。
《下焉者》的部首是《火》和《一》,并且一共有6画。
《下焉者》古时指下头的人或下道的人,后来又用来指位于较低处的事物。这个词的使用源于人们观察事物位置的认知和分类。
《下焉者》的繁体字为「下焉者」。
在古代,汉字《下焉者》的书写形式可能会略有不同,但整体意思基本保持一致。
1. 他只是公司中的一个下焉者,没有太多发言权。
2. 那辆车在交通堵塞中成了下焉者。
3. 我们不能忽视底层员工,因为他们也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下焉者。
下级、下属、下方、下场、下游
下方、较低、低级、底层
上游、上焉者、高级、上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