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远地区;蛮荒之地。外,服外,荒外。 晋 刘琨 《劝进表》:“臣等各忝守方任,职在遐外,不得陪列闕庭,共观盛礼。” 元 家铉翁 《题<中州诗集>后》:“亦有生於四外,奋於遐外,而道学文章,为世所宗。”
“遐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
字面本义
“遐”指遥远、久远(如“遐方”指远方),“外”指外部、边界之外。二字组合原指地理空间上的边远之地,即远离中心区域的疆域或境外。例如唐代柳宗元《代裴中丞贺分淄青为三道节度表》中“宇宙清泰,遐迩昭苏”的“遐”即表此意。
引申义
在文化语境中,“遐外”可引申为超越常规认知或主流范围的存在,既指物理距离的遥远,也隐喻精神或认知层面的超脱。如《汉书·司马相如传》载“遐迩一体”即强调远近地域的统一性,反向印证“遐外”的疏离特性。
权威引用参考:
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版,第10卷第101页)及《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1573页)对“遐”“外”的单独释义与复合词用例分析。具体文献用例可查阅《柳宗元集》卷三十八(中华书局,1979年点校本)及《汉书》卷五十七(中华书局,1962年点校本)。
现代延伸:当代使用中,“遐外”多出现于文学或学术文本,形容地理或文化意义上的边缘地带,如“遐外部落”“遐外文明”,强调其与中心体系的差异性。
“遐外”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á wài,其核心含义指边远地区或蛮荒之地,常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具有书面语色彩。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面构成:
具体含义: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和汉典“遐”字解析。
包场背面闭门思愆並稱补订昌衢传行炊沙成饭打非雕金顶门杠斗栱儿息肥甜纲维弓调马服过形害渐寒氊蒿恼和气简澹绛宫降纳缉纲金枝玉叶跼敛钧金束矢枯株来附凉衣离明立足逻车觅诱摩触亩钟内斜视平原君窃夺慊吝青虹侵晓秋狝荣赐射雀势要綀布熟视天黥铁轮拨退稿委怀渭阳闻名丧胆屋檐相若衔啼仙醖心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