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倅樽的意思、倅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倅樽的解釋

副樽。《韓詩外傳》卷八:“ 晉平公 使 範昭 觀 齊國 之政, 景公 錫之宴…… 範昭 趨曰:‘願君之倅樽以為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倅樽是古代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詞法和古代禮制背景綜合理解。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文獻的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倅樽”由“倅”與“樽”二字組合而成。

    • 倅 (cuì):本義指副職、副手,引申為“副的”、“次要的”或“附屬的”。《說文解字》釋“倅”為“副也”。在器物使用語境中,“倅”常表示非主要的、備用的或等級稍低的物品。
    • 樽 (zūn):指古代盛酒的器具,即酒樽、酒杯。《玉篇·木部》明确記載:“樽,酒器也。”它是古代宴飲、祭祀中的重要禮器。

      “倅樽”的字面意思是指“副樽”或“備用之樽”。它特指在古代禮儀場合(如宴飨、祭祀)中,相對于主樽而言,處于次要或備用地位的另一件酒器。其作用可能是作為主樽的補充、備份,或在特定儀式環節使用。

  2. 文化背景與用途

    在中國古代嚴格的禮樂制度下,器物(尤其是禮器)的使用有明确的等級和主次之分。酒器的種類、數量、擺放位置都體現着尊卑秩序。

    • 主樽與倅樽:在重要的宴席或祭祀中,會設置主樽(通常更精美、位置更顯要),而“倅樽”則作為配套的副樽存在。它可能用于盛放不同種類的酒,或在主樽酒盡時備用,也可能供地位稍低者使用或用于特定儀程。
    • 禮制體現:“倅樽”的存在反映了古代社會“明尊卑,别上下”的禮制要求。通過主次器物的區分,強化了禮儀的規範性和等級觀念。
  3. 文獻佐證

    雖然“倅樽”作為固定複合詞在常見典籍中出現頻率不高,但“倅”表“副”義修飾器物(如“倅車”)、“樽”作為核心酒器在古籍中極為常見。其組合含義符合古漢語構詞規律及禮制描述。對理解類似概念(如“副爵”、“次樽”)有重要參考價值。

參考資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倅樽”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合義:“倅樽”指副樽,即非主人所用的備用酒杯或次要酒器。

相關拓展

  1. 用法:
    古代禮儀中,主樽與倅樽可能用于區分主客或不同場合的飲酒器具,體現等級或禮節差異。
  2. 同源詞:
    • 倅貳(副職官員)、倅馬(副馬)等,均以“倅”表達輔助、次要的語義。
  3. 注意區分:
    “倅樽”與“匏樽”(以葫蘆制成的酒器)不同,後者出自蘇轼《赤壁賦》“舉匏樽以相屬”,是另一類酒具。

“倅樽”為古代文獻中的專有名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文化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漢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拈賊背向崩阙不拔之志不見事摻槌長苞螭蟠吹竽存糧雕辒恩分放臂返歸樊梨花風濤符號芙蓉幕鲋子高人逸士刮刮叫閨阃過不得故疏瞽言駭竄後咎護坦撿荒漸積簡易結愲警廷勌遊流落他鄉隆刑峻法僇屍馬術面問蜜杏南條朋夥骈盛樸握批較遒人泉魚士衆素席塑性俗韻田賽痛毀帏幕微事問拟閑打牙獻果賢望笑話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