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倅樽的意思、倅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倅樽的解釋

副樽。《韓詩外傳》卷八:“ 晉平公 使 範昭 觀 齊國 之政, 景公 錫之宴…… 範昭 趨曰:‘願君之倅樽以為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倅樽”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合義:“倅樽”指副樽,即非主人所用的備用酒杯或次要酒器。

相關拓展

  1. 用法:
    古代禮儀中,主樽與倅樽可能用于區分主客或不同場合的飲酒器具,體現等級或禮節差異。
  2. 同源詞:
    • 倅貳(副職官員)、倅馬(副馬)等,均以“倅”表達輔助、次要的語義。
  3. 注意區分:
    “倅樽”與“匏樽”(以葫蘆制成的酒器)不同,後者出自蘇轼《赤壁賦》“舉匏樽以相屬”,是另一類酒具。

“倅樽”為古代文獻中的專有名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文化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漢書》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倅樽這個詞是一個古代漢語詞語,意思是立即行動或速度快。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倅和樽。 倅這個字在《說文解字》中屬于“親切”部首,表示與人有關。它的筆畫數是6畫。 樽這個字在《說文解字》中屬于“木”部首,表示與木材相關。它的筆畫數是10畫。 倅樽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但可以推測它可能與古代酒文化有關。樽一詞通常指的是大型的酒容器,可能與行動迅速、臨時準備,如立即取出酒來飲用等含義相關。 倅樽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偌樽。這是因為在繁體字中,倅的部分常常變形為偌。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包括字形和筆畫數量。根據古代的書法作品和文字記載,倅在古時的字形可能與現代稍有差異。 以下是一個使用倅樽的例句:他倅樽而赴會,使得我們都很吃驚。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某人立即行動或速度快地參加了一個聚會,讓我們都感到意外。 與倅樽相關的組詞有倅行(即立即出發或行動)、倅命(即立即執行命令)等。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和近義詞與倅樽對立或相似。然而,根據具體語境,一些表示速度慢或行動遲緩的詞語可以被認為是相反的。例如“遲緩”、“慢吞吞”等。 以上是關于倅樽的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