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蕭齋的意思、蕭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蕭齋的解釋

唐 張懷瓘 《書斷》:“ 武帝 造寺,令 蕭子雲 飛白大書‘蕭’字,至今一字存焉。 李約 竭産自 江 南買歸東 洛 ,建一小亭以翫,號曰‘蕭齋’。”後人稱寺廟、書齋為“蕭齋”。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道人靈一》:“故有颠頓文場之人,憔悴江海之客,往往裂冠裳,撥矰繳,杳然高邁,雲集蕭齋。” 明 唐寅 《送行》詩:“蕭齋煩掃榻,為我醉眠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聊齋自志》:“蕭齋瑟瑟,案冷疑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蕭齋"是一個具有典雅意蘊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冷清、寂寥的書齋或書房。該詞蘊含了文人雅士對清幽、簡樸甚至略帶孤寂的讀書環境的描繪與心境寄托。以下從詞典釋義、典故來源及用法角度詳細闡釋:


一、基本釋義


二、典故出處與詞源

“蕭齋”一詞的流傳與唐代書畫收藏家李約的轶事密切相關:

唐代李約(李勉之子)購得南朝梁武帝時期畫家張僧繇所繪《獅子圖》,視為珍寶。某日宴客,他特将此畫懸于書房梁上供賓客觀賞。席間,一客人不慎碰倒水盆,水流浸濕畫卷。李約怅然若失,自此稱書房為“蕭齋”,以寄寓珍物損毀後的寂寥心境。 此典故載于唐代張彥遠《曆代名畫記·卷九》,後成為文人書齋命名的經典範例,賦予“蕭齋”以物是人非、雅趣孤懷的文化意象。


三、文學與文化意蘊

  1. 空間象征:

    指代遠離塵嚣、獨處冥思的物理空間,如清代納蘭性德詞中“蕭齋瑟瑟,篆縷微銷”,烘托出書齋的幽冷氛圍。

  2. 心境投射:

    承載文人失意、孤傲或超逸的情感,如宋代詩人以“蕭齋聽雨”隱喻淡泊生涯。

  3. 美學趣味:

    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枯淡”“清寂”之美的推崇,與禅宗“空寂”哲學相通。


四、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蕭齋”仍用于:


權威參考來源:

  1. 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及《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典故考據依據《曆代名畫記》(唐·張彥遠)。
  3. 文學例證引自《全宋詞》及《納蘭詞箋注》。

網絡擴展解釋

“蕭齋”一詞源于曆史典故,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演變,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源與典故
    據唐張懷瓘《書斷》記載,梁武帝建造寺廟時,命書法家蕭子雲用飛白體書寫“蕭”字于寺壁。後來寺廟損毀,殘留的“蕭”字被李約購回洛陽,建亭賞玩,命名為“蕭齋”。此典故成為“蕭齋”一詞的起源。

  2. 本義與引申義

    • 本義:最初指寺廟或書齋,尤其強調與蕭子雲題字相關的建築。
    • 引申義:後演變為對屋舍的謙稱,類似“寒舍”“敝寓”,如清代董士錫詞中“蕭蕭怨離阻”即以“蕭齋”自喻居所。
  3. 文學意境與用法
    在詩詞中,“蕭齋”常帶有清冷、寂寥的意境。例如明代唐寅在《送行》詩中用“蕭齋”指代友人書齋,清代蒲松齡《聊齋自志》則以“蕭齋瑟瑟”渲染孤寂氛圍。

  4. 現代應用
    現代多用于文學或藝術領域,形容雅緻而略帶蕭瑟的書齋或居所,或作為典故引用,體現古雅意趣。

“蕭齋”既承載曆史典故,又蘊含謙遜自喻和文學審美,是漢語中兼具文化底蘊與詩意表達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白琥闆花薄才駁責逋堕赤地酬納初篁雌搭磁感線丹圖點石二六闆防兵發迎會親風攣付任負薪救火高掌館子門條闬闳寒火皇皇不可終日黃梅雨華說滑易誨示夥頤階廊機會成本荊钗布裙荊鸠糾戮鞿鞅俊弟潰渱拉近胡冷滑龍騰虎蹴馬溜門枋面骨樵路寝端輕飔汽暖跂躍任君稍人省口生帳子貨俟斤送生通物王會圖僞荊卿碔砆鄉祠徙播唏裡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