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柴人走的小路。 唐 李白 《鳴臯歌奉餞從翁清歸五崖山居》:“ 鳴臯 微茫在何處? 五崖 峽水橫樵路。” 清 夏錫祚 《自紫蜺澗至旋螺頂》詩:“荒蹊尠人蹤,樵路僅可辨。” 應修人 《山裡去》詩:“這裡有樵路,就迷了也隻迷在此山中。”
“樵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文學應用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指打柴人走的小路,通常位于山林或偏僻處,具有狹窄、崎岖的特點。該詞由“樵”(砍柴)和“路”(小徑)組合而成,強調路徑的原始性與自然性。
文學出處與用例
文化意象
該詞常被用于古詩詞或散文中,既表現自然山野的意境,也隱喻隱逸、孤寂的情感,如“荒蹊尠人蹤”等描述。
《樵路》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樵夫走的路。樵夫是指以砍伐樹木為業的人,樵路即是他們在森林中行走的道路。
《樵路》的拆分部首為木(mù)和足(zú)。它一共有10個筆畫。
《樵路》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出自《詩經·鄘風·樵歸》。在繁體中,樵路的寫法和簡體相同。
在古時候,樵路的寫法并沒有太大差異,基本與現代漢字寫法相同。
1. 他每天早上都走過樵路去山間砍柴。
2. 這條樵路通往村莊的唯一出口。
3. 隨着時間的推移,樵路變得越來越窄。
樵夫、樵夫子、樵歌、樵山、樵采、樵蘇、樵採、樵采者等。
伐木徑、砍木道、樹林小路等。
寬闊大路、都市街道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