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鞿鞅的意思、鞿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鞿鞅的解釋

馬缰繩。比喻受羁絆。 唐 權德輿 《祗役江西路上以詩代書寄内》:“終當稅鞿鞅,豈待畢婚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鞿鞅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由“鞿”和“鞅”兩個單字組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及《說文解字注》的釋義,“鞿”本義指馬缰繩,《說文解字》釋為“馬絡頭也”,引申為束縛、牽制之義,如《楚辭·離騷》中“餘雖好修姱以鞿羁兮”即用此意。而“鞅”在《廣雅·釋器》中解釋為“頸靼也”,即套在馬頸上的皮帶,後亦指代官職或責任對人的約束。

二字合用時,“鞿鞅”在古文獻中多表示雙重束縛的狀态。例如《漢書·叙傳》有“既系攣于世教矣,何用大道為自眩曜”的記載,顔師古注曰:“鞿鞅猶拘束也”,形容人被禮法、職責等内外因素所牽制。宋代學者朱熹在《楚辭集注》中進一步闡釋:“鞿所以制馬,鞅所以引車,皆喻不得縱弛”,從器物功能引申出對人性情、行為的規限。

該詞在曆代文學作品中常含複雜情感色彩,如唐代柳宗元《懲咎賦》寫道“際窮冬而止居兮,羁鞿鞅而靡騁”,既表達仕途受挫的苦悶,又暗含對自由境界的向往,這種辯證語義使其成為古代文人抒懷的重要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

“鞿鞅”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jī yāng,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二、字義拆分


三、使用場景

  1. 文學表達:多用于古詩文,表達擺脫束縛的願望。

    • 例:唐代權德輿《祗役江西路上以詩代書寄内》中“終當稅鞿鞅,豈待畢婚娶”,意為“終将卸下羁絆,不必等到婚娶之後”。
    • 清代張之洞詩句“此際鞿鞅盡擺脫”,亦以“鞿鞅”喻指世俗牽絆。
  2. 現代引申:可形容人在工作、生活中受制度、環境或人際關系制約的狀态。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鞿鞅”通過馬具的具象化表達,深刻傳達了受制于外物的抽象概念,常見于古典文學,現代亦可靈活用于描述受限情境。如需更多詩詞例證或曆史用法,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傲愎拔木杯酒戈矛邊關筆工布道成勳誕乳道聽塗說大刑第三國際滴水不羼耳食之言非據沸瀉鋒車風味墳窠漢室毀罰揮灑自如回閃蹇劣減慢錦薦窘懾霁月光風棘子快心離合器隸業爐火純青麪蠒那落迦男廁所惱懊内煉砯砰謙靖前體竅脈曲朝阙廢讓三讓再熱炒熱賣人啬夫仁聞石榴酒熟錦送鮮桃花缥騰告天成條蔓完美無疵誣惑五廟相糾諧妙析骸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