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遷徙。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與太尉王僧辯書》:“昔隆 周 徙播,皆憑 晉 鄭 之功;彊 漢 阽危,終假 虛牟 之力。” 吳兆宜 箋注:“《左傳》 周 之東遷, 晉 鄭 焉依。”
“徙播”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xǐ bō,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但核心意義可歸納如下:
遷徙、遷移
多數權威來源(如漢典、古籍引用)指出,“徙播”指人口或群體的遷移活動,例如古代王朝的遷都或流亡。如南朝陳徐陵在《為貞陽侯與太尉王僧辯書》中寫道:“昔隆周徙播,皆憑晉鄭之功”,此處“徙播”指周朝東遷的曆史事件。
字義分解
曆史文獻中的用法
主要用于描述國家、族群的遷移,如:“彊漢阽危,終假虛牟之力”(《為貞陽侯與太尉王僧辯書》),強調遷移中的依賴關系。
現代可能的引申義
少數資料将“播”理解為“傳播”,衍生出“消息擴散”的比喻義,但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左傳》相關注釋。
《徙播》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遷移或轉移播種,通常用于描述農業活動。
《徙播》的拆分部首為“彳”和“田”,其中“彳”是表示“行走”的意思,“田”表示“農田”或“田地”的意思。
《徙播》的總共有10畫,比較複雜,需要一定的書寫技巧。
《徙播》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農業社會,描述了農民在耕種時遷移到不同的農田來進行種植的活動。
在繁體字中,《徙播》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中,《徙播》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隻是在結構和筆畫的書寫上可能略有不同。
1. 在春季時,農民們會進行徙播作業,将種子遷移到新的田地裡。
2. 多年的徙播活動導緻了土地的退化和農作物産量的下降。
徙逐、播散、遷徙、播種
遷徙、遷移、轉移
固守、留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