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逍遙事外的意思、逍遙事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逍遙事外的解釋

(1).謂犯法者沒有受到法律制裁。亦泛指做壞事或與壞事有牽連的人不受追查。 清 包世臣 《緻廣東按察姚中丞書》:“首禍正兇,逍遙事外。” 鄭觀應 《盛世危言·交涉》:“ 華 商欠負洋商,一經控告,追封産業,累及親朋;西人負欠 華 債,雖饒私蓄,循例報窮,便自逍遙事外。” 魯迅 《花邊文學·女人未必多說謊》:“關于 楊妃 , 祿山 之亂以後的文人就都撒着大謊, 玄宗 逍遙事外,倒說是許多壞事情都由她。”

(2).謂置身事外,毫不關心。 魯迅 《且介亭雜文·論“舊形式的采用”》:“自然,舊形式的采取,或者必須說新形式的探求,都必須藝術學徒的努力的實踐,但理論家或批評家是同有指導、評論、商量的責任的,不能隻斥他交代未清之後,便可逍遙事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逍遙事外

一、基礎釋義

“逍遙事外”指置身事外,不受事件約束或牽連,保持自由自在的狀态。其中:

二、深層内涵

該詞隱含兩層含義:

  1. 主動規避:刻意遠離紛争或責任,以保全自身。如《漢語大詞典》所述:“逃避責任,置身事外。”
  2. 被動豁免:因特殊原因未受事件波及。例如法律場景中,部分關聯者可能因證據不足而“逍遙事外”。

三、典故與思想淵源

“逍遙”最早見于《莊子·逍遙遊》,主張超脫物外、與道合一的精神境界。後世引申為對現實責任的疏離,如清代筆記《閱微草堂筆記》中批判“逍遙事外,坐觀成敗”的消極态度。

四、使用場景與情感色彩

同義詞辨析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3.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中華書局, 2014.
  4. 鄒瑜.《法學大辭典》.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1.

網絡擴展解釋

“逍遙事外”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詞義解釋

  1. 基本義
    指犯法者未受法律制裁,或泛指與壞事有牽連的人未被追責。例如:清代包世臣在《緻廣東按察姚中丞書》中提到“首禍正兇,逍遙事外”,即指主犯逃脫了懲罰。

  2. 引申義
    也可表示置身事外、毫不關心,強調對事件或責任的漠然态度。例如魯迅在《花邊文學》中批評文人将責任推給楊妃,而讓唐玄宗“逍遙事外”。


結構與用法


典型例句

  1. 法律語境:
    鄭觀應在《盛世危言》中指出,華人欠洋商債務會被嚴懲,而洋人欠華債卻“逍遙事外”。
  2. 社會批評:
    魯迅批判某些理論家對藝術形式問題“逍遙事外”,未盡指導責任。

出處與演變


注意

該成語在不同語境中側重點不同,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強調“逃脫責任”還是“漠然态度”。如需更多例句或權威出處,可參考古籍或近現代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百總爆震陂寖常平鹽齒耋丑劇愁予翠羽被促速大患蹈刃不旋調刺奪席二曹惡卧繁聲豐恩風痱附麗苟賤阖境候铨穢廉家祭奬擢戒奢甯儉久稽積香忌族勘剪蠟絹畫累黍樂詩量實鬣戟臨死不怯陋僻倫魁蠻雲蜑雨滿杖謀客拈敠耦俱無猜拍密橋腳輕走欺霜傲雪丘窟人精燒夷神壇手袂獸窮則齧肆好榫卯瓦西裡耶夫兄弟委伏吳沃堯鹹頀谿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