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逍遥事外的意思、逍遥事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逍遥事外的解释

(1).谓犯法者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亦泛指做坏事或与坏事有牵连的人不受追查。 清 包世臣 《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首祸正凶,逍遥事外。” 郑观应 《盛世危言·交涉》:“ 华 商欠负洋商,一经控告,追封产业,累及亲朋;西人负欠 华 债,虽饶私蓄,循例报穷,便自逍遥事外。” 鲁迅 《花边文学·女人未必多说谎》:“关于 杨妃 , 禄山 之乱以后的文人就都撒着大谎, 玄宗 逍遥事外,倒说是许多坏事情都由她。”

(2).谓置身事外,毫不关心。 鲁迅 《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自然,旧形式的采取,或者必须说新形式的探求,都必须艺术学徒的努力的实践,但理论家或批评家是同有指导、评论、商量的责任的,不能只斥他交代未清之后,便可逍遥事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逍遥事外

一、基础释义

“逍遥事外”指置身事外,不受事件约束或牵连,保持自由自在的状态。其中:

二、深层内涵

该词隐含两层含义:

  1. 主动规避:刻意远离纷争或责任,以保全自身。如《汉语大词典》所述:“逃避责任,置身事外。”
  2. 被动豁免:因特殊原因未受事件波及。例如法律场景中,部分关联者可能因证据不足而“逍遥事外”。

三、典故与思想渊源

“逍遥”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主张超脱物外、与道合一的精神境界。后世引申为对现实责任的疏离,如清代笔记《阅微草堂笔记》中批判“逍遥事外,坐观成败”的消极态度。

四、使用场景与情感色彩

同义词辨析

权威参考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3.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中华书局, 2014.
  4. 邹瑜.《法学大辞典》.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1.

网络扩展解释

“逍遥事外”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词义解释

  1. 基本义
    指犯法者未受法律制裁,或泛指与坏事有牵连的人未被追责。例如:清代包世臣在《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中提到“首祸正凶,逍遥事外”,即指主犯逃脱了惩罚。

  2. 引申义
    也可表示置身事外、毫不关心,强调对事件或责任的漠然态度。例如鲁迅在《花边文学》中批评文人将责任推给杨妃,而让唐玄宗“逍遥事外”。


结构与用法


典型例句

  1. 法律语境: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华人欠洋商债务会被严惩,而洋人欠华债却“逍遥事外”。
  2. 社会批评:
    鲁迅批判某些理论家对艺术形式问题“逍遥事外”,未尽指导责任。

出处与演变


注意

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中侧重点不同,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强调“逃脱责任”还是“漠然态度”。如需更多例句或权威出处,可参考古籍或近现代文学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班坐辩解鼻峯兵无斗志彩灰肠荒腹热朝要乘险抵巇彻梢抽象思维寸尺电驱跌荡定端恶迹昭著二苏饭飧風布風雨飄摇萯阳高下在手官规固山鹤翔桩黄橼歡头惑变捡挍劫簸金章玉句蓝单老嬷嬷辣语零作林会鸾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鸣橹脑性嫩晴拟合女鸟棚巷萍寄披剃湫居全保全神贯注单姓士检世俗之见水云居顺长殊远逃河他他籍籍文言笑气歇斯特里谿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