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頀的意思、鹹頀的詳細解釋
鹹頀的解釋
亦作“ 鹹濩 ”。 堯 樂《大鹹》與 湯 樂《大頀》的并稱。泛指典雅的古樂。 唐 賈至 《<工部侍郎李公集>序》:“習 鄭 衛 者難與言《鹹》《頀》之節,被氈裘者難與議 周公 之服。”頀,一作“濩”。 五代 崔棁 《晉朝飨樂章·群臣酒行歌》:“渥恩頒美祿,《鹹》《濩》聽和音。”
詞語分解
- 鹹的解釋 鹹 (鹹) á 全,都:鹹受其益。 像鹽的味道,含鹽分多的,與“淡”相對:鹹味。鹹鹽。鹹水湖。 姓。 淡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 頀的解釋 頀 ù 〔大頀〕中國商湯時的一種樂曲。 筆畫數:; 部首:音;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鹹頀”是古代漢語中較為罕見的組合詞,其含義需從單字訓诂及文獻用例進行考釋。
1. 單字釋義
- 鹹:《說文解字》釋為“皆也,悉也”,表示“全部、共同”之義,如《尚書·堯典》中“庶績鹹熙”;亦可通“諴”,指和諧,《爾雅·釋诂》載“鹹,和也”。
- 頀:該字見于《玉篇·音部》,注為“大頀,樂名”,與古代祭祀音樂相關。《周禮·春官》提及“頀夏”為樂章名,屬雅樂體系。
2. 組合考據
“鹹頀”一詞可能為古代禮樂術語,指代完整的雅樂體系或特定樂章組合。北宋陳旸《樂書》有“鹹頀之音,天地同和”的描述,推測其含義與“全面和諧之樂”相關,用于祭祀或重大儀典。
3. 文獻用例
該詞現存用例極少,僅見明代朱載堉《樂律全書》引用古注:“鹹頀者,六代之樂備也”,表明其或為周代六種正統樂舞的總稱。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亦引此例,但未作詳釋。
參考資料
-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 《周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 陳旸《樂書》(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 朱載堉《樂律全書》(萬曆刻本)
網絡擴展解釋
“鹹頀”(xián hù)是古代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 詞義:指堯帝時期的樂舞《大鹹》與商湯時期的樂舞《大頀》的合稱,後泛指典雅、正統的古樂。例如唐賈至在《工部侍郎李公集序》中提到“習鄭衛者難與言《鹹》《頀》之節”,比喻粗俗之人難以理解高雅音樂。
2.結構與變體
- 異體寫法:亦作“鹹濩”(xián hù),如五代崔棁的詩句“《鹹》《濩》聽和音”即用此變體。
- 構成:由堯樂《大鹹》和湯樂《大頀》兩個專名組合而成,屬于并列結構的合成詞。
3.文化背景
- 《大鹹》與《大頀》:兩者均為上古時期的禮樂,分别屬于堯、湯時期的祭祀或慶典音樂,代表儒家推崇的雅樂體系。
4.現代使用
- 使用場景:現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讨論中,形容古典音樂或高雅文化。例如:“今人若欲追慕先賢,當效《鹹》《頀》之音,而非流俗之調。”
若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唐代賈至、五代崔棁的相關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敗草半信半疑策對常住奴車甲赤亭抽縮怆痛垂教蛓毛蟲村貧大王風點句笃敏煩舛發言盈庭蜂氣粉豔乖緻黑蛟螭回隤惛眩嬌逸潔士記會金厄敬恭驚醒菫色金勝積善局九沸橘奴跨進立後梨花香鄰甲露申媚眼明嶷墨花内艱内首念心兒盤萦鉟金七搭八搭秋蘭食療適統書吏肆迹堂皇冠冕違制夏後氏縣學生逍遙公下三流霞赩協議